『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六十二章 万年宫大水[1/3页]
太平的办事效率果然不低,过了没几天便打听到了薛黎想要的东西。对于青海的战事,皇帝一开始的确是十分恼怒的,所以才有了派大司宪乐颜玮去捉拿主战将领的举动。但是好死不死的那个郭待封事先逃跑,错过了钦差比其它人更快的回到了京城,事情才忽然变得有了转机。
郭待封自知罪无可恕,但他肯定不会呆呆的束手待毙,所以使尽了门路争取面圣,想把罪责推给主帅。其实他也成功了一半,他本来就是武后在军中安插自己人手才派去的。武后的原意是推他到战场上镀个金,回来再名正言顺的提拔,所以才特别选了一个常胜将军做主帅。不过她没想到郭待封简直是烂泥扶不上墙,明明大好的局面都让他搞的一团糟。不争气捅了漏子不说,竟然还畏罪潜逃。如果是别人早就被武后收拾了,只是一来他是自己人,二来这也牵扯到武后的面子,所以不得不替他兜着点。如果他是个够聪明的人,懂得什么叫适可而止,薛仁贵这次这个黑锅也许就背定了。可是不巧的事这个蠢才实在是太过愚笨,不懂得过犹不及的问题,在皇帝面前说薛仁贵的坏话也就罢了,还五次三番的催促皇帝惩治。这话说的多了漏洞自然也就多,何况皇帝并不是笨蛋,盛怒之后平静下来再次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起了疑心,对郭待封越发的不耐烦起来。尒説书网
“那个家伙,我昨天还看到他被父皇骂了一顿,你没看他走出去的样子。真是惶惶如丧家之犬。”太平笑着比划道。薛黎在一旁点了点头,听了这消息心中总算松了一口气,这下子算是将误判地可能性降低了,也不怕这小人在其中作祟。只是随着皇帝对郭待封的愤怒,肯定不愿意再听其它官员对参与战事的将军说情。这么一来自己这方如果找人替父亲说情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期间的利弊还真是让人无法一时判断清楚。。
“这场仗打败了,影响会很大吗?”薛黎皱着眉头问太平,这个也是她让她去打探地一个重要内容,毕竟这些东西对薛黎来说完全是能力范围以外的,她很难判断一场战败对国势有什么影响。
说道这个,连太平都不由自主的愁了起来,“这下篓子可捅大了。我问过才知道为什么说这是大唐建国以来的最大一场战败。因为太子哥哥说吐蕃对吐谷浑一向虎视眈眈,但是因为有我朝军队在,他们不敢动手。这次薛大人的全军覆没会刺激到吐蕃的自信心,他们在信心大增的情况下肯定会在边疆进行领土扩张,那我们西线的军事压力就会增加。而现在据说东北那里地百姓也屡屡叛乱,兵力同样紧张,也就是说对于吐蕃的扩张我们是没有能力再调出兵力进攻的,只有退让。最有可能的结局是吐蕃将占据安西四镇,而我们被迫撤销四镇建制,连安西都护府都要迁至西州。至于吐谷浑肯定会并入吐蕃。成为其别部了。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被养大了胃口的吐蕃在今后数年之类肯定会屡屡挑衅,只怕西疆的安宁自此是一去
第六十二章 万年宫大水[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