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三 冷吟秋色诗千首 10 元宵①  十样锦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卷三 冷吟秋色诗千首 10 元宵①[1/3页]

  历代相传,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相传上元节是道家所奉赐福天官紫微大帝的生辰,所以凡间要燃灯以为庆。而本身每月朔、望(即初一、十五)是礼佛之日,这正月十五是全年第一个“望日”,所谓“初望”,更是要明灯一整日以为敬。大秦佛道两教皆奉,正月灯节便由此而来。

  虽然大秦官家的法定假期到正月十五就结束了,正月十五衙门“开印”并有朝会,但灯节却不是到十五日截止。大秦建朝之初,太祖所定灯节由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但实际上民间常常十三日就有出来挂灯摆摊的,直延续到十八日方收摊,而即便不是佳节“正日子”,游人也是不少,生意颇为红火,一年又一年的便也就这般过了,这十三到十八隐然成为真正的灯节日期。不过官方还是守着十四、十五、十六三日的,有所庆贺。

  当年太祖下令要“与民同乐”,所以命工部并阜泽府在永安、永泰、永乐三条大街搭建彩棚戏台,这三日里入夜便高悬彩灯,使教坊弟子登台献艺,又燃放烟花,与百姓观赏。十五日元宵节正日,帝后更是会驾临靠近禁中的永乐街乾坤楼,接受百姓拜贺,共同赏灯赏戏赏烟花,躬身示范“与民同乐”。太祖之后历代秦帝皆从此例。尒説书网

  夏小满听到这些的时候,脑海里最先浮现出来的是开国大典、伟大领袖天安门城楼挥手的景象。这乾坤楼前也有个广场,广场对面所搭建的戏台是三座官方戏台里最大的,全为楼上的皇帝瞧个清楚。虽是“与民同乐”,却无法“与民零距离”,这广场就是为了安保---在百姓和皇帝之间加设缓冲地段,免得有刺客作歹。

  在冷兵器时代。这个安全距离确实是能保证安全地,主要是因为没有体积小又远射程的便携式武器。

  那乾坤楼据说高十丈有余,前面又有隔离带,一般的弩箭根本射不上去,除非是强弓,那还要臂力好才行。而弓箭这等兵器也忒显眼,----好么,大家都乐呵呵看戏。突然出现一个背弓箭的……这阜泽府维持秩序的兵吏也不是瞎子傻子,还能由着他搭弓引箭射真龙?

  由此看来。在手枪发明之前,皇帝陛下这种有距离的“与民同乐”行为风险还是比较小的。

  不,不,应该说手榴弹发明之前,他都是安全的。就是真有子弹射上去了,他老人家身边可是还有几千几万地护卫呢。还不立时化**盾?----传说中尽职的保镖在危急时刻都是拿身体当枪子儿地。

  夏小满突然想起周星星版的韦小宝,那所有人都跑到公主行辇上护驾挤得结结实实的景象,不由失笑,若几千人都扑到皇帝身上,那本身就是重量级武器了,非活活把皇帝压扁了不可。

  这么想着是极其可乐的,她也很希望能一览盛况。可惜,她也就想着乐呵乐呵吧,如何出得去?十三日,民间灯节开始的第一天,夏小满瞧着长生居的人在自家院子里布置简单地花灯。遥想外面入夜后的喧嚣热闹,极为惆怅。

  她这才惆怅没多久,九奶奶就给她带来个出去的机会。

  这纪家人来京城一回,年家总要尽地主之谊、请客人京里四处转转。这第一站便是京郊万佛寺。二夫人相陪纪郑氏自不必说,却是没人陪纪淙书的。往京郊去车行颇远不说,年谅这腿脚不好。上山寺更是麻烦。故此不能相陪。最终年家安排了九爷夫妇出面。

  九爷是要同纪淙书一道参加会试的,这十五开印学堂复课后。还拟带纪淙书往学堂里去,拜拜先生会会同窗,而日后也少不得要一道出去交游应酬,因此这会儿九爷相陪也是理所当然。九奶奶自然也就相陪纪戚氏和纪灵书。

  夏小满就此没被安排出行,留家里伺候主子爷。

  这夏小满在家憋闷,九奶奶个在外面游玩的却也憋闷----纪戚氏几乎是不说话的人,而与纪灵书却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孙家也是诗书传家,九奶奶孙氏亦是能填诗作词之人。可惜,遇上了纪灵书。初始纪灵书诗性大发她还能跟着对上几句,然纪灵书所学颇杂,不止诗词曲赋,这卦文、佛偈也都能引来一用,九奶奶就开始觉得对话吃力,到最后完全不知道纪灵书所云为何,也就插不上口了。冗长地旅程,憋闷得够呛。

  这十三下晌她一回来,就跑来找夏小满,拉着她袖子,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可怜兮兮道:“满姐姐明日同去

卷三 冷吟秋色诗千首 10 元宵①[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