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仙剑问情》作者看红袖武侠  九州牧云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仙剑问情》作者看红袖武侠[3/3页]

  更有饮食、日杂、百货、药材、金银首饰等。小贩的吆喝声、讨价还

  价声还有那茶馆小二哥招揽客人的声音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此起彼伏。春日的阳光也赶来凑热

  闹,照在所有人的脸上,一派热闹的景象。”

  看这段,初看不错,像模像样,好像差不多。不过,若是作为一个真正有追求有大志的作者,

  这般要求远远不够。这一段,作为一名读者,我看出,本是鲜活的充满市井烟尘气五味俱全热

  闹喧天的民生街景,却只写成一个土产罗列的清单。之后那川流不息、又或是末句中重复的两

  个“热闹”,也依然挽救不了这一小小场景描述的苍白无力。

  我想,如果是金庸,他便不会只限于简单的罗列物产,用些套词说完了事;我想他会去看一点

  民俗学,古代风物学,然后再认真想像一下这样的乡镇赶集会发生什么,有什么声响气味,有

  什么集镇商贩顾客中常发生的标志性趣事小事,然后将它们认真地亲切地娓娓写来。这样,虽

  然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短短的两三段,读后拥有的愉悦程度,决不会与现在这样同日而语。

  我想,金大师能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只要肯学习,肯下功夫,没什么事只可能是一人独门

  绝技。

  所以,即使这样的小处,若是立在深度广度的视角上,耐心为文,写出来的东西也完全不同。

  传统武侠,写到金庸之后,经典寥寥,怪谁?怪咱自己。

  呵呵,可能出语有些唐突,还是要反复声明:这只不过是我吹毛求疵借题发挥;阿赖mm的这

  本《天籁绝音》,真是一本总体质量上佳的好书!

  嗯,也许这样声明不是最后一次,因为我还有最后一个刺儿要说。

  看当今武侠,行文中人物常常繁多,并大多以“少年”、“少女”、“汉子”、“公子”、“__

  衣人(颜色填空)”代替。我想说,即使不谈人物繁多扰人耳目的问题,就谈谈这常常出现的

  “少女”、“汉子”,我想说,行文尽量用姓名,这样才能使人物真实亲切。本来角色过多已

  有npc之虞,再连姓名都无,岂不是更加道具?

  另外,如果实在觉得必须要有很多的汉子、公子、__衣人,那么我们是不是该停下来,反思一

  下:

  我这书,这情节,真需要这么多群众演员么?

  好,借着阿赖mm的作品借题发挥这么多,也该结束。

  真诚地说一句,《天籁绝音》是好书!

  ——管平潮,2008-4-13

  西陵下作品《沧浪》

  读西陵下的《沧浪》,如有一团烈火在舌尖跳动。老乡的文字已是出神入化,在遣词造句的韵

  律之余,又有许多不仅仅音律本身的气势。想了想,“一气呵成”也许是这书行文的最适评价。

  可能,这种不仅仅是文字本身的一气呵成,已让西陵下具备些名家的峥嵘气象。

  当然,在简丽朗烈的文字之外,《沧浪》的人物故事也十分不错。人物鲜明,情节紧张,悬念

  不断,这些都引导着我的眼睛不停往下读。

  说起来,《沧浪》是我这回点评四本书的最后一本,我也该给这四本书做个总结和排名。这四

  本书,都是武侠精品,不可不读。若一定要给它们做个排名,那我的意见是:

  并列第一!~

  好了,评到这阶段,作品们的缺陷妙处大抵都已说尽,我也不再多置喙赘言。《沧浪》这本书

  精品指数很高,真的很难挑出什么毛病;若要强说一句,那便是虽然气势凛然是好事,是优点

  是特色,但也许要记得月盈则亏、细水长流的道理。若是绷得太紧,读者作者始终上紧了发条,m.XiaoShuo530.Com

  于长远看,个人以为未必是佳事。

  最后,感谢西西拂月给我这样畅所欲言的机会。谢谢!

  ——管平潮,2008-4-13

《仙剑问情》作者看红袖武侠[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