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123章 疑点重重  大探险之谜藏罗布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 123章 疑点重重[3/3页]

  环境下,完全不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下,相信一个年迈身并且患绝症的老人能够活下去?这已经完全不能用奇迹来形容了。你敢信?

  那又为什么去搜索?

  也许有人会说,会不会是因为彭老身上带着什么重要的信息?这种情况我也考虑过,可能性很小,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却搜救,那应该再第一次搜救之后立刻就组织第二次搜索,为什么偏偏等6个月?

  只有一种可能性!是因为刚好在六个月之后有了明确的信息——彭老还活着!那么,又是谁带来这个信息?又如何让人相信这个信息的可信度如此之高?不惜动用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进行第二次搜救。

  疑点6.

  彭先生15次进入沙漠考察,三次进入罗布泊区域。可以说是经验相当丰富。而第三次进入罗布泊的时候,队里这么多人,既有司机,也有助理,其中除了彭加木先生之外还有5名成员是中科院新疆分院的工作人员,按理说都是彭加木先生的下属。

  在人手足够的情况下,一个年迈身患重病的老人,有什么理由去独自寻找水源?m.XiaoShuo530.Com

  疑点7.

  在彭加木先生最后一次考察罗布泊的时候留下了一张6名科考人员的合影。

  按理说,人的气质是无法改变的。比如:军人有军人的气质,你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学者有学者的气质,商人有商人的气质,但从这张合影的照片中,你很难看出其他的人有科研人员的气质。这,难道是我的眼神问题?

  疑点8.

  根据资料记载和当时的报道来看,彭加木先生不顾身患癌症的身体和几个科学工作者在1964年3月5日到3月30日的时间中,环罗布泊一周考察,采集了水样和矿物标本。

  而就是这次科考,在对流入罗布泊的三条河流进行了钾含量的初步研究之后,彭加木先生认定:罗布泊是宝地!

  可正是这样一块“宝地”,在半年之后,也就是1964年10月,诞生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

  既然是宝地,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实验选择了罗布泊?要知道,原子弹有着强烈的辐射,如果是拥有如此重要的矿产资源,那在原子弹爆炸之后的若干年,面对持续的辐射,如何去开采?

  这不就直接把宝地炸没了吗?

  那在这次爆炸之前,彭加木先生的科考团队仅仅只是发现了矿产资源而已吗?还是有什么其它的发现?

  或许,在权衡之后,认为原子弹的爆炸选在这里,利大于弊?

第 123章 疑点重重[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