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气  灵记笔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七章.气[1/3页]

  我的租房处在本楼的最顶层,不图别的,因为人少安静,毕竟大部分人都不喜欢住最顶层,尤其是像这样还没有电梯的楼房了。昨天晚上给那姓王的老鬼度化,还拖了地府的熟人牛大哥阿傍送他去了冥府,想来应该是没有问题了。今天天气不错,早上起床我来到天台准备打套太极行行气在去上班,毕竟这两天可是消耗了不少的灵气了。

  太极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后见于《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庄子之后,后世人们据《《周易·系辞》相关“太极”的论述而逐渐推演成熟的太极观念,着实吸收了庄子混沌哲学的精华。就像庄子浑沌哲学一样,太极观念这种迷离恍惚地看待万事万物的现象和本质的人生态度,以及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实则包涵着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终极目的是希望人类的活动顺应大道至简的自然规律,不为外物所拘,“无为而无不为”,最终到达一种无所不容的宁静和谐的精神领域。太,即大;极,指尽头,极点。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变化之源是太极。

  所以太极最早是用来推演卦象占卜用的,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而这八卦便是由太极敷生而出的。太极生两仪,便是由太极的分化形成天地的过程,两仪,即是天地,亦可是阴阳。太极的概念经常与易学一起出现。道家易有自己的独特体系,太极的概念是道家易的宇宙论、修养理论的重要基本概念。

  而太极拳便是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WwW.XiaoShuo530.com

  同时,太极拳也不排斥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讲究刚柔并济,而不是柔无刚的表演、健身操等。

  当然,无论是太极或是太极拳也好,他们的起源与形成还有发展都各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说,但终归是我们华夏人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无价之宝。

  “无极

第七章.气[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