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一章 湘西三绝  鬼道冥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六十一章 湘西三绝[1/3页]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湘西地区不光只有蛊术出名,在湘西地区,还有“湘西三绝”这么一说。

  这三绝分别是:赶尸、巫蛊、落洞。

  首先,赶尸,属苗族蛊术,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亦说与茅山术祝由科有关,又称移灵,发源于古辰州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县。

  清朝就广为流传湘西“赶尸人”的传闻,即赶尸人利用“秘术”,将客死异乡的人的尸体带回家乡,让他们入土为安,尽管“湘西赶尸”从未得到科学验证,也并未被亲眼证实,但是却成为很多惊悚电影的原型,从此广为人知。

  清代中期,赶尸技术出现,是把客死四川的湖南移民的尸体运送回家乡。尸体在最开始的运送过程中,是走的水路,并不需要“赶”的。但三峡这一段,水流湍急,旋涡暗礁密布,船只往往沉没。古人又迷信,绝不愿意搭载死人走在险江之上,“赶尸”这个职业于是就产生了。

  传言抗战期间,重庆打铜街一个住家屋檐下,在门框上还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代办运尸还湘”。

  随着民智渐开,炸药的广泛使用排除了礁石,出现了现代公路和汽车,不信邪的汽船也开始搭载尸体。

  人们的乡土观念也淡化,入川的移民不再要求把尸体运回老家。就像火车的出现粉碎了保镖和绿林强盗联合制造的神话一样,赶尸人也被历史逐步淘汰了。

  像赶尸的话,前期的准备工作其实也是很多的,一般是在秋决临刑的前一天,客籍死囚的亲属和同乡甚至是那些好做善事的善人,都会凑一些银子给他们请来的老司(惯例是各着青衣和红衣的两位赶尸人),买好一应物品。行刑当天,老司和助手以及帮忙的人都要在法.场外等候。午三刻,刀斧手手起刀落,死囚人头落地。

  一等到监斩官离开法.场,红衣老司即行法事念咒语,助手帮忙将被斩的客籍死囚身首缝合在一起,再由青衣老司将辰砂(最好的朱砂)置于死者的脑门心、背膛心、胸膛心窝、左右手板心、脚掌心等七处,每处以一道神符压住,然后用五色布条绑紧。相传,此七处是七窍出入之所,以辰砂神符封住是为了留住死者的七魄。

  之后,还要将一些朱砂塞入死者的耳、鼻、口中,再以辰州符堵紧,相传,耳、鼻、口乃三魂出入之所,这样做可将其魂魄留在死者体内。

  最后,还要在死者颈项上敷满辰砂并贴上神符,用五色布条扎紧;再给死者戴上粽叶斗笠,诸事办妥,红衣老司念毕咒语,大喝一声“起!”客籍死尸便会应声站起......尒説书网

  赶尸的人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这些披着黑色尸布的尸体前,有一个活人,当地人叫做“赶尸匠”。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赶。不管什么天气,都要穿着一双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长衫,腰间系一黑色腰带,头上戴一顶青布帽,手执铜锣,腰包藏着

第六十一章 湘西三绝[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