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664章 溶洞[2/3页]
剔透,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各种石花、石幔、石鸟、石兽随处可见,栩栩如生,充满奇幻之感,给这个死寂的洞穴,增添了勃勃生机。
我们目不暇接,啧啧称赞:“太美了!真是太美了!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打造出这样一个奇幻美丽的世界!”
张云涵激动地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溶洞,太漂亮了!”
“卡洛斯溶洞?卡洛斯不是踢足球的吗?什么时候变溶洞了?”花耗子问。
张云涵一脸黑线,解释道:“呃,不是卡洛斯,是喀斯特!具体来讲,这溶洞的形成呀,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WwW.XiaoShuo530.com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便形成空洞,并逐步扩大。
这种现象在南斯拉夫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统称为‘喀斯特地形’!”
张云涵不愧是学霸,越讲越带劲,也不管我们能不能听懂,一口气讲了下去:“按其发育演化,喀斯特地形大致可分为六种。
第一种,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第二种,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一百米深后形成落水洞。像是北京西南郊周口店附近的上方山云水洞,洞的尽头是一个硕大的石笋,石笋背后即是深不可及的落水洞,据测量,足足有六百多米深。
第三种,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比如我们现在置身的这个洞穴。
第四种,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或者天坑,如果深度小面积大则称为陷塘。
第五种,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第664章 溶洞[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