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章 陷阱(1)  无头雕骨师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4章 陷阱(1)[2/3页]

  古云非想了想,把账本一直翻倒最后一页,发现压着一个便签。

  便签上写了两首诗——

  “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

  “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

  罗嘉不解的问古云非,“这是你写的?”尒説书网

  “不是。”

  “如果这是苦无写的,他给你留两首诗干什么?”

  古云非琢磨了半天,摇头放弃,“我也不知道。我出去走走,或许能想出一些门道儿。”

  罗嘉看他心事重重的样子,不禁暗自起疑,拿着那个便签看了半天,还是不明白这两首诗有什么含义。

  她忽然猜想,莫非这其实是一组密码,它的真正含义并不是字面的意思?

  于是,她想到省里刑事调查局的那些专家,其中就有一个精通密码学的,于是给他打电话试试。

  果不其然,那个专家听罗嘉念完诗,马上说道:“这是反切码啊。”

  “反切码是什么,王老师?”

  “是古人设计的一种军事密码。原理就是用两个字为另一个字注音,取上字的声母和下字的韵母,‘切’出另外一个字的读音。这种密码始创于东汉,在明朝被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进一步改进。他还专门为反切码编了两首诗,作为‘密码本’。”

  “就是我刚才念的那两首诗?”

  “对,就是那两首诗。这是用来加密的密匙,应该还有加密后的密文。”

  “密文?应该是什么样的?”罗嘉问。

  王专家说:“通常是一组数字。”

  罗嘉心中一动,急忙又去翻看古云非留下的那个黑皮账本。果然,往前翻两页就发现在上下行的文字之间多出了几组阿拉伯数字。如果不明白其中含义,很容易被忽略。

  她把这些数字整理下来,抄在一张纸上——7684,6647,8934,7462,1254,0732,1042,3452,1265,1802,3559,1045,2928,5634,3424。

  罗嘉又问王专家,反切码是怎么应用

第14章 陷阱(1)[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