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1章 读书改变命运[2/3页]
也就是写话本写小说,编故事,水平高的就自己写。水平低的就编,就是把人家的话本拆开,重新组合,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抄袭改编再发布,再换个香艳刺激的书名,妥妥的标题党。
第二种是卖字,字写得好,有名气的,论副卖,一副字能得很多银子。没有名气的,就给雕版者往刻版上写字,写上一堆,也能换几个钱。
还有一种是手抄本,也就是抄书,古代有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但这些成本太高了,有些书籍需求量小,手抄比印刷成本低,所以书局宁可选择雇人手抄,也不愿印刷。能印刷的,一般都是像《三字经》这类需求量大的书。
再则,读书人讲究字体,要脸面,手抄本比冷冰冰的印刷本还要好听些。所以在古代就算有了印刷术,但手抄还是很有市场的,这也是贫困学子赚钱的一条途径,想想活字印刷如此方便快捷的东西还比不过手抄,就能知道古代的人力到底廉价到什么地步。m.XiaoShuo530.Com
然后鬻画,意思也就是卖画,按规矩,卖字画都有润格的,也就是价目表,就跟店铺卖东西一样,什么东西卖什么价,一清二楚。只是卖字画多半不按种类算钱,只算尺副大小,越大,价钱越高。
以当年郑板桥为例,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
后来郑板桥实现了财富自由后,任谁也管不了他,无需讨好,休论马屁,无论多大的官,多有钱的人,想要他的字画,一手钱一手货,还得客客气气的,一旦惹了他,就是不动笔,谁也没办法。
所以读书人得先有本钱养活自己,才能拥有郑板桥这样的底气。
黄志文好歹也是中文系的,有一点毛笔字的基础,但不多,写得中规中矩,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差,如果要去给人家刻版写字,估计人家也不会要一个八岁的孩子,何况书局都是有固定的人去弄的。手抄本的话,自己现在的字肯定是不过关的,还得要加强自己的毛笔字。
卖画他就更不用想了,他不会水墨画,哎,愁人啊,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黄志文现
第11章 读书改变命运[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