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967章 海底沉船[2/3页]
着社会进步和舰船技术发展,风帆时代的桅杆渐渐失去了动力源支柱的功能,演变为纯粹的舰船信息源载体。
我们朝着桅杆游过去,因为上面的帆还在,沉船时经受了剧烈的撞击,所以落在船面上,近了,我们都不敢触碰,担心一碰它,它就会化为乌有,彻底消失在海底,帆上一般有船体的正身标志,这艘船也不例外,看清上面的图案和文字,我和虎头交换了一下眼神,这是元朝的大船,确切地说,这是元朝的漕运船。尒説书网
一是上面还有漕运船的标志,二来是上面的文字,那是八思巴文,我们之前曾经见过。
八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时期由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新字,世称八思巴蒙古新字,字数只有一千多个,至元六年八思巴文作为国字颁行全国后,其推广却受到很大阻力,除政治和文化传统因素外,主要是因为这种文字字形难以辨识,再加之在有的地方使用时还仿效汉字篆书的写法,这就更加剧了识别的难度。
所以民间依然是以汉字为主,八思巴文更多地运用于官方文件,所以,这艘船并非民间的漕运船,极有可能是皇家漕运船!
再看这艘船的桅杆,已经是四桅杆了,是相当规模的漕运船,虎头摇了下头,冲我摆摆手,他长年奔走于墓下,应该知道这是什么文字,但对于这船的建造规模,似乎存疑,我笑了一下,点了下头,元朝的造船能力,的确可以做到这种规模。
元代(1271—1368年)的造船业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大发展,具备了很强的造船能力。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元灭宋期间的至元七年(1270)造战舰5000艘,至元九年,造战舰3000艘,自至元十一年(1274)~至元二十九年(1292),又造海船9900艘。《大元海运记》记载,至元二十二年(1285)为济州河运粮,一次造船3000艘,造船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元史·兵志》记载,元朝在江海水路设水驿站4
第967章 海底沉船[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