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35章 滕吉的后手[2/3页]
可变式尾翼是通过前端导轮接触赛道侧壁,从而产生推动连接尾翼杠杆的力量,使得翼片升高。
到了直路上,两侧导轮受到的压力减小,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位,从而带动尾部翼片降低,来减小直道上赛车的尾部风阻。
相比于黑泽的可变式尾翼,星马烈的想法明显更加轻巧也更加先进一些。
而赛车的前部,星马烈也做了大刀阔斧的改进。
土屋的战神号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低风阻带来的缺陷也很明显,那就是下压力不足。
如果将赛车尾部的下压力加大到一定程度,那么就会使得赛车前端的两个轮子失去抓地力。尒説书网
高速中,赛车在尾部下压力的影响下,前轮就会被抬起,从而失去平衡。
土屋自然是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在之后开发的赛车中采用了翼身融合的设计。
三角箭的下压力强,完全不是靠的尾翼,他的尾翼设计更多的是疏导气流,而非产生下压力。
他的主要下压力都来自于车体中央那段极具俯冲下探的造型,再配合前置减震器让车头被压得更低,从而获得更高的下压力。
而之后的疾速斧头则干脆放弃了水平尾翼,车头完全采用破风板一般的流线型外观,减少空气阻力的同时,使得整个车身都在产生下压力!
前部下压力提高,使得车子在弯道中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这也是为什么疾速斧头可以玩那种闪电跑法,而其他车不行的缘故。
细心的星马烈通过一场f1比赛就突然茅塞顿开。
他根据f1赛车那受到风压就会变形的前翼,修改了自己的尾翼设计。
又发现要想高速过弯,必须要同时增大赛车前后的下压力,而战神号相比于拥有尾翼的车体后部而言前面的下压力就显得非常不足。
星马烈也真是个敢想敢做的人。
他利用结构胶重新设计了战神号前轮导流板的迎风造型。
让原本下探70度左右的前轮导流板,直接下探到接近90度。
大大减小前轮风阻的同时,还间接性的提高了战神号薄弱的前部下压力!
这还不算完,为了让音
第35章 滕吉的后手[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