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二章 十五韩信点秦灯  南派盗墓手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二百九十二章 十五韩信点秦灯[3/3页]

  ,刀兵不死。

  吕后歹毒,命宫娥埋伏殿门之后,只待韩信入宫,麻袋闷住吊在房梁,用三千余根竹签将其插死。

  可怜一代兵仙鬼帅落得这个结局,奇门遁甲从此失传大半。

  韩信是戏剧里的常客。

  除未央宫一折,民间还有话本小说,其中有一节“韩信十五点大将,霸王身困在乌江”,说的就是奇门遁甲的事!m.XiaoShuo530.Com

  也应了民间“三十九连盏,十五韩信点秦灯”这句俗话。

  说是秦朝末年,各地起义。

  唯楚汉最有问鼎天下之力,汉为汉王,楚为霸王。刘邦项羽水火不容,张良用计除了项羽身边的范增,霸王缺了谋士,败局已定。

  君王少不了贤臣辅佐。

  刘邦手下兵马渐多,却缺少一大将统兵覆灭项羽。

  那项羽,有万夫不当之勇,力能扛鼎,诸将皆挡不过一合。

  再说淮阴之中,出了一奇人。

  不知姓甚名谁,只因住在韩王墓旁,为人讲信誉,被叫做“韩信”。

  自幼得黄石公传授《韬略》,又在终南山碧波桥下入龙宫,窥得玉帝天书,懂了《奇门》,读《黄帝经》授了《遁甲》。

  民间话本传闻,韩信七岁读书,九岁学法,十一岁入楚河汉界游说诸侯,十三为将,十五为帅,二十封王,二十五死于未央宫。

  “十五韩信”,就是说韩信十五岁,封大将统兵二十万逼死霸王!

  话说战争打响,项羽失了人心,又少了谋士范增,被韩信打的一败涂地,退守垓下等待援兵。

  垓下一侧为淮水,一侧为彭祖山。

  相传夏商周有一奇人,为彭国太祖,故名“彭祖”。

  尧舜时曾服水母流银丹,食灵草,饮红芝,修了仙体,八百岁在山中得道飞升,民间所谓八百岁彭祖。

  飞升后的山,便叫彭祖山。

  彭祖山四面刀砍斧剁一般平整,高不可攀。山中尽是古藤老树,云深雾绕,猿猴尚不得攀登,再加飞湍瀑流,更非人力可及。

  天道有缺。

  高不可攀的彭祖山下,有一天然地缝。

  不知太古几许岁月,从地心崩开。几十里长,贯穿山体。

  狭处只有二尺,宽的有十几丈,是唯一从彭城抵达垓下的捷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项羽退守垓下,后面就是淮水,再后面就是乌江。

  十面埋伏,项羽也不是饭桶,抵达垓下亲自率数千精兵进入彭祖山,想守住地缝,绝了汉军步步紧逼的态势。

  韩信深谋远虑,怎不知项羽心思?

  无奈诸侯联军互相掣肘,此时离彭城百里,哪有兵力把守彭祖山?

  眼瞧项羽要占据这处险地,可把刘邦急的上火,牙龈都肿了,哭爹喊娘去请韩信。

  韩信来了,不慌不忙,手拿羽扇飘飘洒洒,真是道家天师打扮。

  刘邦有求于人,软着膝盖,许诺封王,韩信这才叫来身边童子,轻轻吩咐几声。童子拿了三十九面令旗骑马出营,独自往彭祖山去了。

  项羽天生神力,勇冠三军。

  莫说一个童子,便是十万大军,怕也不敢与项羽正面较量。

  刘邦提心吊胆,韩信却胜券在握。

  说主公不必忧虑,霸王虽猛,终不过一匹夫,如今天下大运聚在主公身上,项羽亡国灭种只在朝夕。我守彭祖山,不要一兵一卒,只要秦皇陵那组灯人便是。

第二百九十二章 十五韩信点秦灯[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