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二十六章 通天洞  南派盗墓手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五百二十六章 通天洞[1/3页]

  负责数据记录的汪海洋拿出一叠照片,那是一片西北风化地貌,岩石被风沙侵蚀出戈壁滩的砂砾状,一眼望去,天地一线,愣是看不到丁点绿色。

  照片背景,有一口巨大的竖井直土坑探洞。

  周围棋布星罗,大大小小发掘出不同形状的墓穴,隐隐有天干地支的痕迹,组成巨大的“太阳”王陵,将中心探洞包围起来。

  接下来,是他们进入探洞后的照片,以及绘画草图。

  垂直深度五十点三米。

  湿度六个点。

  气压低于正常值。

  二氧化碳浓度偏高,土坑呈自然风化纹,有隋唐土积层,并发现有木屑、丝绸碳化颗粒。

  看了汪海洋的记录,我啧啧称奇。

  专业的确实不一样,每个细节都记录了,方便事后复盘。

  余教授说,目前我看到的照片,是“a1”级别的发掘档案,还未公布,要注意保密条例。

  发掘地点,在西北沙漠深处,靠近阿勒泰地区的通天洞。

  “通天洞的秘密太多了,目前也仅发掘了十分之一。就是这十分之一,耗费了无数西北工作者二十年的青春!”

  喝了酒,余教授不禁感慨万千。

  二十年的青春,汇总成十一页的报告。

  他的好友因此魂断西域,与驼铃长眠......

  “通天洞的考古发掘,是继敦煌遗书后,最大的一次文明修复工作。它在一片风化后的花岗岩巨石下,有天然洞窟,下面铺碗口粗胡杨,遮挡了五十多米的人工挖掘洞坑,呈水井螺旋往下,最深处达到了百米。”

  胡子来了兴趣:“教授,不知这通天洞,是哪位西域王的王陵呢?”

  余教授摇摇头:“虽然发现了一些古人的尸骨,从布局来看,不属于王陵,说祭祀台和城市比较合适。周围那些坟墓,是被献祭的人牲留下的,死前遭到烹煮、肢解下葬,但都陪葬了金玉、龟甲,还有一些农作物标本。”

  余教授说,通天洞的持续时间很长。

  从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时期、铜石并用时期、青铜时代、隋唐遗址,断断续续持续了三万年!

  上个世纪开始,国家就重视西北的文化溯源。

  这有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

  建国初期,国内外环境尖锐,不少西方势力蠢蠢欲动,企图分裂中国,在藏区、西北,制造叛乱。

  冷战阶段,世界徘徊在毁灭边缘,西北边陲不稳,国家希望以考古发掘,靠出土实物,证明中原与西北的交流古已有之,中国对西北土地有不可置疑的合法性!WwW.XiaoShuo530.com

  基于这种政治环境下,才有了第一次通天洞发掘工作。

  余教授常年留守通天洞,参与了第三次、第四次发掘,直到最近取得突破性进展,成立工作室,准备赶赴鸣沙追查线索。

  出土了万年前的小麦、大麦,这是国内最早的标本。

  在新石器后期,到青铜时代,发掘了大量西域贵族、殉葬人牲的墓地,呈品字形,如太阳众星捧月环绕中心的巨型深坑。

  深坑底部,发现了万年前的岩画,上面记录西域昙花一现的古老祖国。

  王国积累着无穷的黄

第五百二十六章 通天洞[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