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七五章 “参考和学习”  舰娘:从深蓝到星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七五章 “参考和学习”[2/3页]

  显然是在学习和参考中得了进步,完成了自己的工业基础,完善了自己的技术。

  国内在最早期时候,别说参考别人的设计了,单纯的学习都非常的困难。

  歼5的时代,从飞机本身的设计图纸,到生产飞机用的生产设备,甚至是生产中的劳动组织模式,生产工厂的规章制度,都是完全照搬的苏联标准,因为自己在那之前完全没有。

  有苏联的工程师,带着关键的配件设备,现场的手把手指导,教我们建设生产工厂,准备材料,才能完成生产制造。

  就是这样,我们造出来的完成品,它的性能相比苏联原版,仍然有相当明显的差距。

  米格17原版最大航程2000公里,而仿制出来歼5只有1500。

  在这样的全面学习中,自己的水平提升了之后,就可以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半主动的仿制,然后现有型号基础上进行改进了。

  歼7的时候,国内虽然获取了生产许可证以及生产图纸,但是当时与苏联关系走到尽头,大部分仿制工作都是独立完成的。

  最终,相关研发机构完全吃透了歼7这型飞机,并且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改进方案,形成了大量的新技术和工艺数据。

  同样的情况还有歼16,她可以说是完全吃透了苏27之后,最终形成的终极版典藏版的苏27。

  在半主动仿制和主动升级改进中,积累了足够的设计能力之后,我们就进入了更高级的学习阶段。尒説书网

  到了这个时候,别人的设计和现有产品,只是我的“设计参考”了。

  例如黑鹰这飞机不错,基本符合这种通用直升机的最佳设计,那我自己也造一个吧。

  我参考了它的很多设计,甚至是我造的东西,看上去也跟它神似,但是内部完全是不同的东西。

  并且原版是多年前的产品,我重新设计的那肯定要用最新的技术,只能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再有AK176舰炮,我觉得这种尺寸和性能,是非常适合的护卫舰舰炮,那我也搞一个吧。

  我参考了它的结构,也达到了类似的效果,但是实现的方式不尽相同,软件系统更是全新的。

  苏27这种飞

第一七五章 “参考和学习”[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