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4章 唯物论原理  重生洪荒之大道独尊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84章 唯物论原理[3/3页]

  ,真理的内容是对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附加任何主观随意想象的成分。第三,真理的价值性是从真理对主体的意义和效用上考察,是对真理的作用、意义、功能的揭示和反映。第四,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

  (5)价值的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原理: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人的需要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是否能实现价值的满足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另外,同一客体对于不同的主体的价值满足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6)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原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2、一论——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3)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谓具体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的具体实践相适应。认识、理论要根据具体实践不断地补充、丰富和完善。所谓历史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不断发展的实践相适应,要根据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落后于实践。WwW.XiaoShuo530.com

  (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无限发展的全过程。

  3、一方法——辩证思维方法。

  注意:辩证思维方法、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见03年、04年真题)

  (四)、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因素、规律、特点和动力)15个原理

  1、因素:

  (1)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2)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3)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规律: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3、特点:

  (1)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原理;

  (2)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原理;

  (3)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原理。

  4、动力: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6)社会革命和改革推动着社会发展;

第84章 唯物论原理[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