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十三章 事变失败[3/3页]
,就只有同舟共济了!”
等叶文龙离开后,孙百里根据他反映的情况重新修订了扩军计划,把原定的两个团削减为一个团,同时向总部申请武器装备。漳州地区在孙百里和杜周南等人的通力合作下,很快从混乱中走了出来,军政事务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WwW.XiaoShuo530.com
福建事变发生后,国民党中央政府立即发表措辞严厉的声明和《告十九路军将士书》,宣布陈铭枢等参与政变的军政领导人为党国叛徒,开除党籍。同时自二十二日起开始在福建全境空投大量的传单和宣传品,煽动下层官兵反对福建人民政府。十几天后,中央军开始出动飞机对闽北沙县前线和福州泉州等地进行轰炸,虽然没有造成特别大的人员损失,但是对民心和士气打击极大。十二月中旬,南京政府下令对福建人民政府进行镇压,暂时停止针对红军的军事行动,从江西剿共前线和浙江江苏等地抽调二十几个师的兵力组成讨伐军,其先头部队约十万人兵分两路,从江西和浙江开赴福建。在这个大敌人当前的关键时刻,福建人民政府内部却在战略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以陈铭枢为首的文职人员主张完全放弃闽北集中兵力守卫福州。他们认为这里是新政府的首都,乃是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心脏,非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对不可以放弃,而十九路军的力量有限,不宜分散,应集中主力防守,只要福州不失,就可以逐步扩大政治影响,获得国内其他武装力量的支持。蔡廷锴则认为应该在闽北地区集中优势兵力,先消灭刘和鼎等几支首鼠两端的杂牌部队,稳定后方,然后击败从江西东进之敌,争取有利的战略形势,通过胜利来鼓舞民心和士气。而蒋光鼐则提出,南京政府既然决心用武力来解决福建人民政府,迎头痛击即使胜利了也不一定能解决战场问题,因为敌人拥有强大的后续部队,如果过早投入主力部队,损失了有生力量之后,福建等于不攻自破,全盘皆输。不如将主力部队撤至闽南,背靠红军和广东,做持久抵抗,或者避实击虚,突入浙江,威胁南京政府的心脏地带,攻敌之必救。最后,军事委员会就以上三个方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大部分人主张防守福州,放弃闽北,由于这个错误的决定,导致闽北十几个县不战而失,而消息传出后,全军将士普遍感觉取胜无望,惶惶不可终日。
一九三四年一月五日,中央军开始集中优势兵力猛攻古田、延平两地,两地守军在抵抗数日后即在指挥官的率领下缴械投降,自此,福建门户大开,中央军分数路南下,兵锋直指福州。此时陈铭枢见军心已乱,后路有被包抄的危险,遂接受蔡廷锴的建议放弃福州,往闽南撤退。一月十三日,李济深、陈铭枢等人匆匆解散政府人员,说明要放弃福州择地再战,重要人员可先撤退到香港等形势稳定后再来,不必冒险随部队行动,至此,成立不足两个月的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宣告结束,各政府机关要员也分别乘飞机、轮船先后离开福建,逃往香港。
一月十八日,蔡廷锴率部撤退至泉州,命令驻守此处的毛维寿部组织防御,然而等他前脚刚刚离开泉州,毛维寿即率部投降,随后沈光汉和区寿年两部也相继叛变。蔡廷锴不得不率残部撤退至龙岩,同时电令留守漳州的独立旅和总部直属的两个炮兵营紧急增援,此时中央军的主力部队八十八师的一个团已经距离龙岩不足五十公里,形势万分危急!
第十三章 事变失败[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