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0章:在树尖上看世界  恐怖时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50章:在树尖上看世界[3/3页]

  自于塔&读小说~&

  我刚才已经产生了疑惑,想再次套他的话出来。

  弘云法师摇摇头,说:“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些画。

  这条洞我虽然早就知道,但也不常走。

  何况这洞里面的路非常多,也经常变换,很难走到同一条路。

  我只是从这些画的气息上看到的,这是个女子,她没看到过那个人和那些人的脸。

  而且,这个女子,还是个修行的修道人。”

  我恭维说:“大师修为很深,什么都瞒不过你的眼睛。”

  弘云法师淡然一笑,说:“鲁施主可能听过小僧很多传说。

  但是,小僧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神通广大,小僧也是肉眼凡胎。

  小僧跟你一样,只是根据画风和环境来推测的。

  塔读@
  在这里画画,一定是长期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地方,心甘情愿生活在这种地方。

  只有修道人,也只有修行的人,才能把画画得如此恬淡。

  看到这些画,小僧仿佛有与她心意相通之感……”

  陈小花想了想,脸上露出憧憬和向往,突然插了一句话:“大师,那她一定是个仙子吧。”

  弘云法师没有说话,继续往前走。

  又走了一段路,他又停下来。

  我很快也看到了,这一块的石壁上有些字迹,字迹清晰,很好辨认,我认出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句子好熟悉啊,可一时又想不起来出自哪首诗。

  就继续往前看,上面写着“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我还是没想起来,再往前看了一行,“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塔读@
  到这时,我才想起来,这是那首著名的唐诗《春江花月夜》!

  弘云法师站在诗的中间,把诗从头到尾细细看了一遍,说:“鲁施主可识得此诗?”

  陈小花说:“冰哥,这首诗,是不是藤原敏行办公室里挂着的那一首。”

  “对,是同一首诗。”我点点头,说,“这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因为影响很大,很多人都会背诵,我也很是喜欢。

  不过,这首诗在当时以及后世,并不出名。m.XiaoShuo530.Com

  可能是因为当时写诗的太多,大腕大牌也很多,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王勃、李商隐……著名诗人灿若星河。

  再加上传播渠道太狭窄,用现在的话说,流量都给了那些名人。

  所以注意到这首《春江花月夜》的人并不多。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但从清末学者王闿运评价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之后;

  紧接着,民国大师闻一多先生也称其‘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人们才发现此诗的文学艺术价值。

  我个人认为,这可能与国人的审美变化有关。

  过去求精求短,文人墨客都追求传世精品,字斟句酌,一字千金,字字精品;

  而现在则贪大求洋,喜欢长的,挂在书房或者办公室很豪气。

  哈哈,我是乱说了。

  其实是因为后来人们的阅读欲望更加丰富了。

  短篇已经不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喜欢长篇……

  不过,看这书写的痕迹,似乎是与前面那画壁画的是同一个人。”

  “你的说法也有一些道理。”

  塔读@
  弘云法师点点头,说,“更夐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辽阔,更宁静的境界……”

  我知道,他说的,正是当年闻一多先生对《春江花月夜》评价。

  他看着那首诗,反复吟哦着这句话,过了好一会,才又移步前行。

  再往前,石壁上便再没看到画或字。

  连那两个尼德霍格会的人也没有看到,不知道去了哪里。

  我已经看出来,弘云法师原来并没有想要走这条路的,自从看到了他们和壁画,才临时改变了路线……

第150章:在树尖上看世界[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