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85章 往事(1)  关中盗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685章 往事(1)[1/3页]

  林沧海巧舌如簧,三番五次把一盆脏水泼到了我身上,他这是在偷换概念。

  这话说的很重,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想到这些,我身子一颤,没有说话。

  “光廷,你肯定有很多问题想要问我,对不对?”

  “对。”

  “那你问吧,到了如今这番田地,只要是我知道的,一定知无不言,言之不尽。”

  我早在心中盘算已久,不假思索抛出了第一个问题。

  “当年我爷爷砸锅跟你有没有关系?”

  “我一猜你就要问这个,事情是这样的。”

  俗话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帝。

  前文书也交待过,关中十八唐帝陵,还有西汉十一黄帝陵,其他皇帝陵寝更是星罗棋布,不胜枚举,至于妃子、王子、公主墓,那简直就多如牛毛了。

  当然,要想盗倔规模宏大的黄帝陵绝非易事,另外这些陵寝都被当地视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安保措施比较严密。

  此处列举两例,第一就是前文书提到过的秦公一号大墓,从1976年到1986年,考古发掘历时整整十载春秋,开挖土方接近10万立方米。第二就是已在郭沫若和吴晗的主持下,对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定陵的考古发掘。

  据说身郭沫若力排众议坚持主张对定陵进行考古发掘,其实是有私心的,那就是为了找到号称“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的《永乐大典》。

  郭沫若认为《永乐大典》真迹是朱棣的陪葬品之一。

  然而,历史6年的发掘,甚至修筑了铁路拉运土方,却并没有找到所谓的《永乐大典》,还给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定陵的发掘也被认为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此后,国家出台政策不再主动挖掘帝王陵墓。

  有人甚至说郭沫若是历史罪人。尒説书网

  此处不下定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言归正传,伙爷会自知凭借一己之力无法撼动唐泰陵,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唐泰陵,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685章 往事(1)[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