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三章 瞧瞧我发现了什么?  异世界征服手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三百一十三章 瞧瞧我发现了什么?[2/3页]

  用二类BBO晶体的自发参量下转换,可以产生两个偏振态正交的纠缠光子对。

  再利用检偏器以及单光子计数器测量就可以完成了。

  相关论文还是挺多的,这里就不多赘述了,也没必要了解太深。

  当然了。

  或许有同学会问一个更深一步的问题:

  你怎么知道在测量之前量子的状态是不确定的?尒説书网

  难道就不能它在客观上已经确定的?

  也就是这边的这个光子早就是顺时针偏振,而另一个光子则是逆时针偏振。

  只是我们观测之前未知它们的状态而已?

  这就涉及到一个叠加态的问题了。

  贝尔不等式结合实验结果来看,证明了量子在被观测前是处于叠加态的。

  这是啥意思呢?

  也就是说同样的光子,你在头一次测量的时候可能是顺时针偏振。

  可换个基矢第二次就成逆时针偏振了。

  比如你面前有两台冰箱,A里头放着一枚鸡蛋,B里头放着一块牛肉。

  你头一次开A发现是个鸡蛋,同时不用看B就知道B那边一定是牛肉。

  可当你关上A再开,第二次里面却变成了牛肉,而你除了关门其他啥事也没干。

  第三次它又变回了蛋。

  反反复复最后牛肉和蛋出现的概率都是50%,唯一不变的就是确定了A里头是某件物体后,B那边出一定要另一件物体。

  当然了。

  所谓通俗的说法也就代表着不够严谨,因此理论上肯定和实际有所区别的。

  但从性质上来说举的例子基本和实验情况没跑,这就够了。

  毕竟大家又不要做实验或者考试。

  另外,潘院士他们研究的量子隐态传送便是基于这个规则。

  也就是我这边说了个0字符,你那边立刻就能以超光速的速度获得一个1字符。

  哪怕它们相隔几百万光年,纠缠也会在瞬时间发生。

  只是信息的传输需要经典信道这个载体,因此最多只能接近光速而已,不违反相对论。

  视线再回归直升机舱。

  一切准备就绪后。

  潘院士朝李百安做了个请的手势:

  “李老,设备就由您来启动吧。”

  作为李百安曾经短暂代课教导过的学生,潘院士何尝不知道,这位接近七十岁的老者的毕生心愿就是能观测一次空间?

  或者说这是每个物理人的梦想。

  实验过程几乎没什么风

第三百一十三章 瞧瞧我发现了什么?[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