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四章 某些真相!  异世界征服手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三百一十四章 某些真相![1/3页]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化学和物理课本中,基本上都会提及一个基本概念:

  带正电的粒子叫做阳离子,而电子都是带负电的。

  一个电子带一个负电荷,一个质子带一个正电荷,他们所带的电量都是最小的单位电量。

  科学术语是元电荷,数值为1.6*10^-19C。

  对于高中知识水平来说,这个概念并没有什么大错。

  但实际嘛.......

  世界上是存在有带正电的电子的。

  它是一种反物质。

  在讲反物质之前,要注意区分反物质和暗物质。

  很多小伙伴很容易把这两个概念搞混了。

  其实反物质和暗物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们的相似之处主要在于名称。

  不严谨的说,这两者实际上的关系就跟人和猪的关系类似——也就是没有什么关系。

  反物质是一个宏观概念,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

  反粒子则是在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中被提出的概念。

  量子力学中的薛定谔方程大家比较熟悉——当然了,熟悉的应该是薛定谔这个名字。

  毕竟薛定谔的猫已经算是一个出圈的梗了。

  但是薛定谔方程其实只在能量比较低的情况下适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在能量高的时候,就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了。

  后来物理学史上出现了一位名叫狄拉克的众所周同学,他就考虑了狭义相对论。

  他把薛定谔方程推广到高能量情况,最终得到了狄拉克方程。

  狄拉克经过计算发现,这个方程有两个解,分别对应着正的能量和负的能量。

  正的能量很好理解:

  从0到正无穷,一个粒子可以拥有任意的正能量。

  而负能解对应的能量是从0到负无穷。

  如果粒子存在负能量状态,那么电子就有可能由高能量状态跃迁到低能量状态。

  也就是辐射光子,损失能量。

  这就是反粒子,或者说反物质。

  狄拉克预测了正电子的存在,后来的另一人安德森则在实验中发现了它。WwW.XiaoShuo530.com

  最后二人都获得了诺贝尔奖,正电子也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反物质。

  另外半导体中的空穴型载流子、真空中的正电子、金属中费米面附近的空穴,其实都是一样的衍生方式。

  当然了,lsp看到上面这行字可能只会注意到穴和流还有真空。

  没救了,等死吧,告辞。

  咳咳.......

  视线再回归直升机舱。

第三百一十四章 某些真相![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