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章 自封为王  乱世猎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三十章 自封为王[2/3页]

  老猎人今日照例上山打猎,留下游四独守着一间破旧的茅草屋。

  游四又再一次打开布包,布包之中有两幅画。一幅是他在四年前所绘的“幽兰图”,另一幅却是游四自己的肖像。

  游四轻轻摊开两幅画卷,这是祝英留于布包中的物件。

  这幅“幽兰图”乃是临摹之作,但与游四所绘的那幅真迹几乎毫无差异,若非游四,其他人还真的无法分辨真伪。“幽兰图”的右下角更有四句小诗:“寄空谷兮本自醉,笑世俗兮花自赏,一度凋零一度开,且笑痴狂独飘香!”

  这首诗的前两句正是四年前由游四亲题于“幽兰图”的右下角,后面两句则是别人填上去的。

  而这幅“幽兰图”临摹之作上面的四句诗词笔迹娟秀,显然出自女子之手,而这应该是祝英所作,包括这幅画,很可能是祝英亲笔临摹。

  游四禁不住心中又泛起一阵惆怅,而另一幅画像竟是游四只穿着短裤的赤身画,更将几处伤疤描得清清楚楚,那种尴尬的眼神,那红脸的表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这幅画上,显然出自祝英的手笔。

  画工极佳,使游四深有知音之感,而祝英所摹的“幽兰图”显然并不是近日之作,应有一年多或更长的时间了,包括那两句补上的诗词,这似乎隐含深意的语句,让游四呆了半天。每次打开画卷,他都会禁不住涌现出祝英那种幽怨而空灵的眼神。这一刻,游四开始后悔了,但他并不知道自己所做是对还是错。不过,他已管不了这些了,他必须尽快赶回冀州处理军务,更要查出葛荣的消息,此时的游四可谓心急如焚,根本就没有时间顾及儿女私情。是以,他走了。

  游四走的时候老猎户还没回来,但游四留下了一锭银子,记住了这个地方之后,毫不犹豫地走了,他尽量让自己不去想那两幅画的事情。

  外面的情况比游四想象的更糟糕多了,河间王和高阳王再次背叛葛家军,向朝廷投降,并杀死葛家军的守将。

  高傲曹降敌,高欢被困自降,何五与蔡泰斗负守一隅,仍在面对着官兵强大的攻势。

  冀州城大破,尔朱荣挥军北上,宇文肱战死,葛悠义战死,宇文泰投降,葛存远孤军奋战于获鹿,只有六万多兵力!

  柳月青自立为王,驻守晋州,余花侠兵退沧州,形势危急。

  葛家军四分五裂,葛明更是叛乱的奸细,冀州的葛家庄毁于一旦,由尔朱荣亲率大军攻入,与奸细里应外合,薛三和无名一战死。田中光败走沧州,一路上的葛家军纷纷投降,更有人传说葛荣被押送洛阳斩首。

  游四欲哭无泪,才几天时间,怎么会变成这样?一切的变故都似乎那般突然。

  太行各寨各洞的人物,大多数都潜移太行山,回归各洞各寨。鲜于修礼和杜洛周的旧部都趁机反咬一口,拔刀相向,这使得尔朱荣长驱直入,数万铁骑几乎无人可挡,就是蔡泰斗和何礼生也只能且战且退,由新乐退至定州,再与保定、燕州的据军联合,准备反击。虽然稍稍稳住了阵脚,却元气大伤,总兵力不过十余万人,而尔朱荣此刻的兵力却达三十万之众,就是余花侠、葛存远、蔡泰斗的兵力加起来也不够这个数,更何况连葛荣都不是尔朱荣的对手,他们又怎能与尔朱荣相抗衡?

  这些人强撑着,唯望蔡风能够尽快赶回来主持大局,大概也只有蔡风才有能力与尔朱荣对阵,但若是等蔡风回来,恐怕时间来不及了。自高平赶回河北,至少也要十天半月,而且消息不可能马上传到蔡风的耳中,即使蔡风收到消息后马上赶回,恐怕也是二十多天以后的事情了。这时候,几路义军的粮草已经无法供应,又不能够相互呼应。唯一境况稍好一些的是蔡泰斗与何五所领的那支葛家军,他们与北部相接,仍有大片土地,此季又快入夏,自己筹备一些粮食还是可以的。何况,又有塞外的突厥、契骨、契丹诸国支持,粮草方面还可撑一段时间,但士气却已低落得无以复加,人心惶惶不可终日,看来大势已去。

  葛家军本就是各组实力的组合,平时全靠一个葛荣将这些实力相结合,如今葛荣这根支柱已倒,而蔡风又不在,游四生死未卜,各路人马谁也不服谁,各自为政,正好被官兵各个击破。

  尔朱荣的兵力达到三十万之众,再加上其他各路守城的官兵,人数几达五十万。此刻即使葛家军中战将如云,士气如虎,也必将遭到官兵的无情攻击。

  蔡风收到确切的报告之后,如遭雷击,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事态的发展变化如此之快。

  蔡风不能不赶回,当他第一次收到飞鸽传书之时,还以为葛家军打了几场普通的败仗,应该还有一些支撑的力量,于是他就加紧对萧宝寅的攻势。WwW.XiaoShuo530.com

  在蔡风大败萧宝寅的时候,冀州又有快骑赶到,那是葛荣兵败后的第十一天,信使到达高平后,只说出了冀州的大概情况,就因劳累过度而休克。战马更是跑死十匹,十天十夜没有半点休息,这才让蔡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但是他仍没有想到葛家军会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惨。是以,他只得向万俟丑奴和胡夫人及赫连恩说了一声,更将元叶媚诸人安置于高平,只带了三子及两百轻骑连夜赶往河北。

  蔡风走的时候并没有忘记将凤丹交给凌能丽,并把近日来所悟出的心得一并告之,让她加紧时间再去感悟其中的秘密。

  万俟丑奴和赫连恩虽然不舍蔡风离去,但却不能误了葛家军的大事,毕竟蔡风是葛家军的第二号人物,除葛荣之外的最高首领。不过此刻萧宝寅重创大败,高平义军声势大增,只要小心应付,根本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是以万俟丑奴也就让蔡风离去了。

  胡夫人和胡亥却是依依不舍,本要送蔡风,却被蔡风婉拒了,原因只是不想太过张扬,他想秘密返回河北,免得一路上遇到阻袭。是以,胡夫人没有透露蔡风连夜赶回河北的消息。

  元叶媚诸女虽然担心,但却也无可奈何,总不能跟在爱郎身边,作为他的累赘吧?只好泪洒而别。

  游四最先找到的人是柳月青,但柳月青并不怎么愿意与游四配合,只是一意孤行,更反劝游四与他携手合作共创一片天地。

  游四只好愤然而去,当他找到葛存远时,已是伤好后的第十天,此刻葛存远已是满面风霜,憔悴了很多。见游四来到,欢喜之情无与伦比,但却并没对眼前的形势抱以乐观的态度。在他的眼中,这次唯有一败。

  游四也知道葛存远的苦处,其属下有六七万大军,却粮草紧缺,很难运作。葛存远领军驻扎的城池靠近太行山脉,但也因此使粮草无法运作,有利也有弊。大军不像小股乱匪,随便钻入哪处山林都可以躲进来。

  葛存远最担心的仍是葛荣的安全,他可以不要这里的城池,但却必须设法去洛阳救回葛荣,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此刻游四赶来,刚好可代葛存远去了却这个心愿,他根本就无法抽身前去洛阳,六七万葛家战士要靠他主持大局,更何况他极为相信游四的才智。唯有游四或是蔡风才有可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游四的心如刀割,痛得十分厉害,葛存远的确是个忠厚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只会先想到别人,这或许正是他部下的六万多将士都忠心于他的原因之一吧。这也使葛存远所领的大军一次一次挫败了官兵的攻袭,尔朱显寿也数攻无效。

  尔朱显寿乃尔朱天光的亲弟弟之一,武功智谋在尔朱天光各处战斗中也表现得极好,但以优势的兵力却难以动摇葛存远,从而使葛家军稍稍找回了一些自信。

  由于缺粮,游四在军中也只能与葛存远一起喝稀粥,吃菜饼,只不过比普通将士多了一个菜饼而已,但游四并无怨恨,反而深受感动。

  游四自从跟随葛荣以来,还从未吃过这些无法下咽的粮食,可这次他竟一口口地吃下去了,连眉头都未曾皱一下。

  葛存远边吃边笑,游四的吃相让他觉得好笑,似乎在刹那之间,这等如草的粗粮竟也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游四也禁不住笑了笑,但笑得有些苦涩。

  “有吃的就已很不错了,那些难民有时候好几天也吃不到一点东西,我们已经算是足够幸运了。我本想让弟兄们自己也去学学种粮耕田,但战事紧迫,这种做法肯定不行。”葛存远笑着道。

  游四心中一酸,他只当葛存远是在说笑,倒并没大意。

  “如果这个天下稍稍安宁一些,我让众将士白天耕作,晚上练兵。这样一来便可以减少那些百姓的负担和苦难,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难民受苦了。只可惜时不与我,尔朱荣不给我们时间。”葛存远叹了口气道。

  游四闻言禁不住愣了愣,葛存远的想法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点子,游四就没有想到这一点。不过,正如葛存远所说,这需要一个安宁的环境,眼下即将面对尔朱荣无情的攻击,一切都只是空谈。

  “你在这里休息一天,明天去泰斗和礼生那里看看,组织一些人前去洛阳,我相信泰斗和礼生应该会想出一些对策。如果能够将我们两支大军联合起来,再招回一些兄弟,加上一些自冀州转移的财力,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不过,这一切要等风弟自高平回来才能行动,否则谁不是尔朱荣的对手。唉,要是师伯在就好了!”葛存远不无感慨地道。

  想到蔡伤,游四也禁不住多了一份怀念,如果蔡伤在中土的话,怎会出现这种局面呢?如果冀州有蔡伤驻守,别说尔朱荣以少胜多,就是再给尔朱荣一倍的兵力,也无济于事。可是蔡伤此刻却在海外,而究竟在海外哪里?他却是不十分清楚。

  “不,我马上赶到定州,天王的事,一刻也不能迟缓。”游四果断地道。

  葛存远望了游四一眼,叹了口气道:“那好吧,愿你一路顺风!”说完伸出手与游四握了一下。

  游四心中有些激动地重重握住葛存远的手,眸子里射出一种真挚的情感。

  蔡泰斗与何五见到游四还活着,欢喜异常,几人能重聚一起,的确是极为难得。

  只是蔡泰斗和何礼生的情形比游四想象中要好一些,他们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就算兵败,也绝对有机会直赴塞外,在那辽阔的草原和沙漠,有足够他们存身的空间,同时又有突厥和契丹的相助,在塞外正如鱼得水,绝对可以保留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葛家军的势态极好,蔡泰斗和何五的部下骑兵也较多,是以在士气方面虽然低落了一些,但也并非无一战之力。当然,若想与尔朱荣硬撼,自然有败无胜。在兵力上的不足是一个问题,而以葛家军的整体素质根本无法与朝廷的铁骑相比,兵败只是迟早的事情。问题是如何将时日延续,以便能有更多的时间

第三十章 自封为王[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