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节 降魔与成道  佛法概要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五节 降魔与成道[3/3页]

  ,精进不懈,勇往直前,才会有光明幸福的前途,得到究竟彻底的成功。我记得从前有一个居士,他到寺庙里去烧香拜佛,看到佛殿里供奉着一尊观世音菩萨像,手里拿着一串念佛珠子。一般信佛的人,大家都知道,念佛珠子是作为念佛记数的用途。但是观音菩萨,他手拿了珠子念什么呢?这位居士他想来想去想不通,就请问一位老和尚说:“老师父,观世音菩萨手拿念佛珠,到底是念谁呢?”老师父以慈悲的音声回答说:“居士,汝不知道吗?观世音菩萨手拿佛珠,就是念观世音菩萨。”这位居士听了老和尚的开导后,心里半信半疑。又问:“老师父,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要念自己的名号?”老师父又说:“居士,求人不如求己。”居士听了,当下对于求人不如求己的至理名言,有了深刻的悟解。所谓“迷时靠师度,悟时要自度。”说的就是求人不如求己,自己修行,才能度脱自己的道理。

  释迦牟尼成佛之后,证得这种境界,知道一切众生,人人都具有佛性,修起来就一定能成佛,所以《法华经》中,有一位常不轻菩萨,他一碰到人,就恭敬礼拜,并说:“我不敢轻汝,汝等皆当作佛。”也就是这个道理。佛把一切众生的痛苦,就当作自己的痛苦一样,把一切众生的安乐,就当作自身的安乐一样。这就是佛教的所谓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离苦得乐的精神和理想。把众生的幸福与快乐,烦恼和痛苦,都和诸佛菩萨的慈悲心情联系在一起,所以佛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救度众生、离苦得乐,这件大事,放在修持法门的第一位,菩萨所发四弘誓愿,第一个大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第二个才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第三是法门无量誓愿学,最后第四就是佛道无上誓愿成。就像地藏王菩萨所发的大愿一样,他说:“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释迦牟尼佛,弃舍王位而出家修道,就是从这一愿望出发的。WwW.XiaoShuo530.com

  譬如一棵大树、众生就像大树的根,靠水火风土各种助道的殊胜因缘,才能开花结果。佛得成道果也是如此。也就是说树如果没有树根,就不可能开花结果。佛离开了众生,根本谈不上什么得道成佛。佛有一天对许多弟子说:“一滴水怎样使他不会干掉?如果把它放在空中,就会被风吹干;如果放在地上就会被土吸干。只有放在大海之中,和海水融和在一起,它才是永远地不会干涸。”这样看来,大乘教义的真理,就是要普度众生,和众生永远在一起,施以种种方便,赐以种种安乐。普令众生远离一切苦恼,得大自在安乐,实现人间佛教,涉俗利生。

  《华严经》里面有说:“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释迦牟尼,得道成佛,最最主要的是普度众生,同登华藏玄门,共入毗卢性海。华藏玄门,是一真法界的大总持门,毗卢性海,是如来藏心的妙庄严海。就是要祝愿人人成佛,个个得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wWW.258Wx.COM努力打造国内最新最全最大的全本小说阅读网站

  

  

  上一页

  返回书目

  下一页

第五节 降魔与成道[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