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二百七十三章 纽约站跑200米[2/3页]
素质更好,体能充沛,肌肉耐受力强,即便是按照一开始就全速冲刺去跑,跑出来的成绩也还能够看得过去。
但当所有选手都处于一个水平线,彼此见并没有那么大势力差距的时候,合理的跑动技巧对于运动员来说就十分重要了。
在贝勒大学测试400米之后,迈克尔-约翰逊向叶钦提出,可以试试放开一些前面的节奏去跑,叶钦在尤金站的时候做了这样的尝试,效果很显著。
但跑得也十分艰难,最后五十米的冲刺,几乎压榨干了他所有的力量,跑完就倒,在冲过终点线后的那一段时间,他几乎连站都快站不住了。
“这需要时间,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你现在是职业运动员的成长阶段,现在的任何一点技术上的调整,以后都会关系到你整个职业生涯的成败与否。”
兰迪-亨特尔面容冷峻,对于叶钦说的问题,他也在考虑。
提前抵达美国贝勒大学,兰迪-亨特尔就是为了和克莱德-哈特能够一些交流,结果很明显,改变节奏是最好的方式。
基础能力训练,和专项能力训练,这两方面兰迪-亨特尔都丝毫不缺,他只是没有真正的指导过男子400米项目,有些地方拿捏不准,还是需要能够找到有人给他一点建议。
叶钦以前的跑法,已经不再能够支撑起他渐渐提升起来的水平,如果再按以前那样跑,叶钦在中后半程优势明显,跑完之后甚至也不会太辛苦,但明显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潜力没有充分的挖掘出来。
但改变节奏,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叶钦前半程控制节奏,二百五十米开始加速,然后到最后的五十米左右冲刺,这一系列的跑法,是从开始练400米,两三年的时间里一直不断地训练,不断强化,慢慢形成的风格。
这数年的时间,叶钦自己都不记得跑了多少个400米,而在当初,他起跑加速和速度能力还未充分起来的时候,这样的跑法,却是让他一路在400米的比赛里走得比较很远。尒説书网
现在骤然需要打破,最需要面对的问题,其实就是习惯。
这种一趟两趟,让自己前面一二百米稍微跑快一点是很容易做到的,关键就在于精准,如何能够最准确的去分配前半程的速度和体能,然后然后他在保持到中后半程的时候,依旧有足够的体能进行冲刺。
像尤金站那一场,叶钦能够感觉得出来,那是自己的超常发挥,不是说全
第二百七十三章 纽约站跑200米[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