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夜视,军心!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夜视,军心![2/3页]

  恶!

  所以在张康年看来,与其因为昨日之事,对丘行恭心怀芥蒂、对李泽轩示好,不如就坚定地抱着丘行恭这条大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反正他也没指望过丘行恭会和他共患难,他只希望丘行恭能在玄甲军里面罩着他就行了!昨天的事情在经历了最初的不爽之后,张康年现在是一点都不介怀了!

  故而,这家伙一找到能够“攻讦”李泽轩的点后,就立马屁颠屁颠地跑过来告诉丘行恭了!

  …………………………………………………

  “………参军,戊字营下午共有十八匹战马和四十二名将士受伤,不过受的都是轻伤,属下已派军医和监牧去为受伤将士和战马处理伤势,均无大碍!”

  在张康年打小报告的同时,孙致平也来到了李泽轩的营帐中,开始“汇报”今天的“工作”。m.XiaoShuo530.Com

  他口中的军医,这个好理解,唐代这个时候已经有军医了,而且一般出征的时候,军医也会随同大军一同出征,算是一个比较高风险的职业;至于他口中的监牧,则是军中专门管理军马的小吏。

  话说唐代的养马政策是非常健全的。有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秦汉唐之时,中原王朝对北方用兵大多都能取得胜利,而宋以及明末,中原王朝面对北方异族的侵略,往往会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或者赢也会赢的很艰难?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那就是战马!

  中原王朝最善于行军布阵,列完阵之后,就是你冲我,我冲你,像下棋一样。而各个时代的北方异族蛮兵,皆以骑兵为主,他们可以用战马冲开和冲乱你的阵型,对于中原军队来说,只要阵型一乱,阵中精锐被打败,就会兵败如山倒

  所以,宋代以及明末,中原帝国才被人家撵着屁股打了好几百年而不敢列阵迎敌,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原传统的军事理念正好被北方军事传统克制。

  是宋、明时代的帝王不想拥有大量骑兵吗?并不是,但不能,因为那个时代,中原缺少优质的战马!

  而秦、汉、唐三代则不同,这三个朝代的君主都非常重视骑兵,自然也就非常重视马政!

  所谓马政,即为养马、用马之制度。在秦统一前各国也都有自己的马政。因为在诸国争雄的年代,作为国力象征的车驾和马匹如果不进行专门管理,就可能在战争中处于失败地位。

  在秦汉时期,中国的马政制度开始逐渐完善。秦王朝建立后,马政由九卿之一的“太仆”总领,在这一点上,汉代和唐代都完全仿照了秦制,专门设立了太仆寺管理全国马匹。

  汉代出于巩固国防和对外战争的需要,极其重视马政建设。太仆主持马政,京都有“天子六厩”(京城设有六所皇家马苑),边郡有执掌36所牧场的六牧师苑令,从玺印材料可以见出,各郡县还有负责马政的“马丞”。

  而唐代的马政,则被认为是自秦汉以来的集大成者,有句话叫做秦汉以来,唐马最盛,便说的是唐代的养马业,远远兴盛于秦汉时期。

  唐太仆寺设卿一人秩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掌厩牧车马之政。下统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及全国各牧监。唐代各个时期马政有盛有衰,以唐初为最盛。

  当初李渊起兵太原,得到突厥两千匹马的帮助,当时在陇右监牧还另有隋马三千匹,这便是唐军最早的骑兵基础。

  自此后,养马日盛,又注意吸取前朝教训,讲究养马方法,还常常向北方游牧民族买良种马以杂交,马匹更是健壮;其数量,更较汉代为多,从贞观至麟德,全国有马七十万零六千匹!

  凡征战用马,皆挑选好马,务必精壮。由于养马、用马均出色,唐军战马与突厥西域的战马相比毫不逊色,不似汉时,养马虽多而质量不是很好。

  马政是建立强大骑兵的物质基础,

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夜视,军心![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