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384章 在我面前耍花枪?[1/3页]
在冀州休整了三日,总算是摆脱了一身的旅途疲劳,秦霄便着手开始各项工作。
这几天的时间内,秦霄基本上都是与宋庆礼与高力士混在一起,了解河北局势,尤其是后方军需供给的调配情况。所得知的结果,让秦霄很是有些担忧。
在李隆基登基以前,李旦在位时,河北(尤其是靠近黄河中下游)一带频频爆发蝗灾,黄河也泛滥了两次。虽然后来李隆基强令下达,各州县扑灭了蝗灾、治理了黄河,但灾害带来的农田损失也是无法挽回了,甚至出现了许多农民背井离乡逃亡他处,成了流民。
后来李隆基巡查到这里,才特意将宋庆礼留了下来,负责灾后救助、主持恢复生产。授他‘支度营田使’就是这么个意思。宋庆礼曾在河北多年,历任地方刺史,极善于经营农田、修缮水利设施。李隆基这一次,也算是用人得法。
只不过,宋庆礼的一些话,着实让踌躇满志的秦霄,打从心里有些发凉。
宋庆礼说道:“五年之内,河北、河东一带,接连爆发两次蝗灾,黄河两次泛滥。河北一带出现了三十余万灾民,流离失所。朝廷用于救灾、安抚灾民所花费的资金,已达数百万贯,但仍没有彻底解决问题。三十余万人,非但不能投入生产,还要治病、建房、吃饭、穿衣、生儿育女,所耗极其巨大。”
原本满是兴奋的秦霄,此时已经开心不起来了,紧紧的锁着眉头说道:“宋大人,你的意思是不是在说,幽州军的供给,会出现一些问题?”
宋庆礼面色堪忧地摇了摇头:“的确会出现一些大麻烦。首先河北一带本就受了灾,粮产锐减。要从其他州县转运粮食,所耗人力物力极大,这还不是重点;要害就在于,过了黄河,转运粮食北上全凭车马人力,道路崎岖难行。春夏多风沙,秋冬遇严寒。若走海路,又多飓风暗礁、潮流汹涌。所以,极难保证粮草准时送达不出差错。”
秦霄郁闷的吸了两口气,转头对高力士说道:“力士,你认为呢?你是河北道钱粮使,专司负责采办粮饷的。”
高力士道:“回大元帅话,宋大人在河北多年,熟知此地情况,更胜过力士许多。力士在此只呆了半年不到,却也深知了幽州军供给的困难所在。”
秦霄郁闷道:“那照你们的意思,是幽州军就没法吃饭了?没吃饭怎么打仗?幽州没了,整个河北都要完蛋。你们莫非不清楚么?”
“大帅!大帅稍安勿躁!”
宋庆礼连忙道:“我们何尝不知军国大事不容耽误?但困难也是摆在眼前,十分明显的。本来,幽州一带自有军屯良田。可是这一场蝗灾一闹,加上前番薛讷兵败,导致农田荒芜。幽州等地一带的军镇,对外地运送的军粮需求空前增多,所以才出现了一些这样的问题。我等向大帅说起这些,并不是在想办法推搪责任。而是让大帅更加明白眼下的局势,心里有个底。这样也好带领我们,齐心协力解决这些问题。”
“好,宋大人说得对。”
秦霄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心里暗自寻思道:蝗灾、黄河泛滥,再加上薛讷兵败,整个河北可以说是元气大伤。不仅仅是军事力量遭受了沉重地打击,生产和后勤也变得一蹋糊涂。而且大唐王朝从几年前的韦后之乱开始,从朝廷到地方离心离德,政治也开始腐败。如今落到李隆基手上的,无疑是一个千疮百孔的乱摊子。也难怪他要下如此狠心,要解决河北的这些问题。
秦霄心中暗自苦笑:韦后等人造下的孽,要让李隆基补救。现在,这个甩手掌柜又将它交给了我和宋庆礼等人……救灾、抚民、恢复生产,整顿兵马、抵御外寇、收复失地,还想着扫清河北。尒説书网
天,有那么容易么?眼下吃饭的问题都不是那么好解决!
秦霄现在终于感觉,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眼下
第384章 在我面前耍花枪?[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