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38章:身凭沧海且静听、阴云如封、波澜暗涌  南宋第一卧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2538章:身凭沧海且静听、阴云如封、波澜暗涌[2/3页]

  坊就都得到了消息。

  只要他们去到有淮扬财团商人的地方,就可以顺利的将自己的丝绸卖个好价钱。尒説书网

  在大宋,最普通的丝绸叫做“大疋”,这个字和“匹”是一个读音。

  意思就是稍厚一些,质地也平常的丝绸。

  像这种大疋,也是丝织品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沈墨确定下收购大疋的价位,是十两银子一匹。

  至于其他的绢、帛、纱、锦、自然也有各自不同的收购价。

  而且这里边还按照纺织的工艺精细与否,将产品分成了上中下几等。

  当然由于丝绸的品种和等级太多,无法全部一一罗列出来。

  所以咱们就以十两一匹的这种“大疋”丝绸,作为衡量标准。

  实际上大家可能觉得,十两银子的价位太高了。

  但是大家可能意识不到,现代人看到的丝绸,其实都是工业化以后的产品。

  这样的丝绸在养蚕和制造方面的成本,已经是降到了很低的程度。

  而在古代,丝绸的价位始终都是居高不下的。

  如果要是大家觉得一匹丝绸十两银子有些贵了,那么我说出另一条消息,大家肯定会笑得不行。

  因为在古罗马,华夏丝绸的价格是12盎司黄金才能购买一磅丝绸(一磅是十六盎司)——在罗马那里,人家丝绸都是按斤卖的!而且跟黄金的价格基本上差不多!由于罗马帝国对丝绸的追捧,曾经一度闹得他们的黄金储备直线下降,甚至导致了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

  可是那些罗马贵族们,依然控制不了自己对丝绸的狂热。

  即便在元老院极力抵制的情况下,当时的凯撒大帝还是穿着满身丝绸,打扮成一个红包套一样去开会。

  而后来的国王尼禄,干脆就是穿着丝绸做成的女装上场……为了爱美,人家连节操都不要了!当时的罗马人被丝绸的昂贵价格所诱惑,甚至有人一点点的把丝绸拆开,然后在里面掺上羊毛重新织到一起。

  用这种拙劣的伪造手段,居然也能赚到钱。

  到最后,罗马人还是被丝绸的魅

第2538章:身凭沧海且静听、阴云如封、波澜暗涌[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