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预警机团队[2/3页]
而王老,更是在首次提出基于二维有源相控阵体制的三面阵背负罩新型预警机工程方案,这个方案,成为了现在的运十预警机的设计方案。
预警机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正在处于攻关的阶段,现在,当秦观将安-71预警机给交换过来之后,自然也不能闲着,干脆让己方的专家们来研究一下。
王谟老先生,是一名老同志了,1961年,毕业于首都理工大学,毕业进入了114所,也算是114所的元老了,后来,国家下令,向三线转移,王老就和从114所一起出去的八九百人,在三线的山区城市,组成了一个新的研究所-电子工业部第338研究所.
在接到了预警机的研制任务之后,王老更是感觉到责任重大,带领研究所刻苦钻研,现在,在得知这里有一款从国外秘密得到的预警机的时候,王老立刻就带队过来了。
现在,大家就在看着这款预警机,和己方的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将大盘子安装到了尾部,在垂尾上安装,简直就是独一份啊。
秦观点点头:“这次叫大家来,就是参观一下,多了解一些国内外预警机发展的潮流,我们的国门已经打开,也不用总是关起门来搞研究,我们也可以开拓一下视野嘛。”m.XiaoShuo530.Com
“是的,秦总,这种布局方式,好处也是有的,比如,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机身和机翼的遮挡,方便布局,主要的就是对气动布局的影响,如何协调的问题。”王老说道。
这个大盘子,一般都是放在机身上的,普通的铝合金机身,那是会阻挡电磁波的传递的,所以,这一部分,就需要改用复合材料,这也是大家在研制中的一个难题,现在,如果放在了垂尾上,下面的遮挡就大大地减轻了。
不管什么布局,都会对气动有影响,现在,就是看如何减小这个影响。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是王老没有看到的,这高高的垂尾上顶一个大盘子,已经远远地超过机库的高度了,这就意
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预警机团队[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