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九章:融城大帅  开局:一个民国位面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七十九章:融城大帅[1/3页]

  “师叔您看,前面那家正在装修的店铺,就是秋生准备开店的店铺。”

  张恒,九叔,文才。

  三人结伴,来到了秋生的店铺前。

  因为还在装修,铺子看上去有些乱。

  除了秋生以外,还有七八个工人忙前忙后,满屋子都是新家具的味道。

  “师父,你们怎么来了?”

  秋生向外一看,发现了张恒几人,非常开心的迎了上来。

  “这地方不小啊!”

  九叔在店铺里转了转。

  “是不小,前后三十步,左右五十步,后面有个后院,上面有个二楼。”

  秋生为九叔介绍道:“以后这里建好之后,我打算在一楼会摆十二组柜台,卖些中档的胭脂,水粉,香包,荷包,还有些国外来的小玩意。”

  “二楼再弄成雅间,招待有身份的贵客。”

  “贵客来了,不用像普通人一样的乱转,往雅间里一座,就有侍女端着东西送过去,让贵客亲自过目。”

  秋生跟在九叔后面讲解着。

  听到这样的话,九叔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忍不住问道:“那得用不少人吧?”

  秋生美滋滋的说道:“我算过了,一开始两个人负责一组柜台,大概八个人就够了。”

  “后面要是生意火爆,人数恐怕就得翻倍,不过在工钱开支方面,其实是用不了多少钱的。”

  “我这里不要男人,只招女店员。”

  “管吃住,每月再给半块大洋,十里八村有的是人来。”尒説书网

  这年头,工厂不多,招收女工的地方就更少了。

  家里有姑娘的,也就在家做做饭,洗洗衣裳,割割猪草,出去赚钱你根本没地方去。

  管吃住,还有大洋拿,绝对是抢破脑袋的好差事。

  远了不说,做一年,怎么也有五块大洋,回头再添置点,开春都能给家里添三头小猪仔了。

  要知道,这年头能在家里养三头猪的家庭,那可是了不得。

  “恒哥来了,口不口渴啊,我去给你倒茶。”

  转了一会,秋生的姑妈也来了。

  秋生的姑妈看上去五十多岁,偏胖,穿着一身绿色旗袍,脸上的妆很浓。

  一见张恒,秋生的姑妈就热情的不得了,连一旁的九叔都顾不上了。

  因为她已经问过了,连买铺子带进货,全都是张恒出的钱,一口气就借给了秋生一千大洋,而且还不要利息。

  从今以后,这任家镇十字路口上的独栋二层小楼,就是秋生的产业了。

  有这间店铺在,别说卖胭脂,就是什么也不卖,每年光是收租就饿不死。

  如今金主来了,谁还顾得上九叔,九叔有这样大的手笔吗?

  “阿姨,您不用忙了,我跟师叔随便看看就行。”

  张恒有些不适应秋生姑妈的热情。

  因为她一个妇道人家,并不懂师兄弟之间的关系。

  在她看来,这是秋生攀上高枝了。

  但是在张恒看来,他对秋生的投资,回报率远远不止一千大洋。

  未来,等钱水,张大胆,秋生,文才这帮人成长起来,都会是他的好帮手。

  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师父他们终究是会老的,未来还得看年轻人的。

  有这帮人的支持,未来的茅山高层必有他的一席之位。

  甚至说句不好听的话,到时候想不选他都不行。

  不选,就是要搞分裂。

  搞到最后弄出个新茅山,祖师爷脸上都没面子。

  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要知道唐宋时期,净明派就因为这种事分裂出了一个闾山派,人脑袋都打成猪脑袋了。

  闹到最后,连上界祖师都惊动了,降下了一张‘树大分根’的法旨。

  也亏得有这张法旨,不然非得跟华山派的剑气二宗一样,拼个你死我活。

  “不错,不错。”

  “地方大,还在街口,是个好地方。”

  九叔几圈转下来,越看越是满意:“弄得很好。”

  说着,九叔忍不住停下脚步,向秋生的姑妈说道:“秋生也不小了。”

  姑妈点头叹息:“二十四了,是不小了。”

  古代人结婚早,十几岁结婚的比比皆是。

  二十四五没结婚,就跟后世三十四五没结婚的人一样,哪怕放到大城市中,这个年龄也该结婚了。

  “回头该给秋生定门亲事了。”

  九叔知道秋生他姑妈的想法。

  她不愿意让秋生一辈子修道,一直在给他张罗媳妇的事。

  只是这年头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秋生没有父母,还在义庄打杂,并不算好姻亲。

  结果托了几个

第七十九章:融城大帅[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