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五章 日记残页,呓语连篇(2)  以剑与诗歌佐茶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百三十五章 日记残页,呓语连篇(2)[2/3页]

  。

  二者,当时的多神信仰并不主张从书籍中学习教义和准则,它们几乎完全是以仪式和献祭的行为来崇拜神祗。而犹太教则强调祖先的传统、习俗与律法,并认为这些都记载在神圣的书籍上。其中最重要的,被视为正典的即是现在的《希伯来圣经》,也就是基督教《圣经》中的前半部分《旧约》。

  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也继承了这一古老的传统,从一开始基督教就是经书的宗教,他们将神圣的典籍视为神圣权威的来源。

  而我之所以说正典的神圣性来自于它自身,是因为它并非上帝所授,完美无瑕,一字不可更易的神圣文本。

  倘若你如我一般通晓希腊文、拉丁文、叙利亚文以及科普特文,那就很容易能从诸多的《圣经》抄本之中寻找到无数的差异,单就《新约》经文而已,不同抄本之间的差异甚至可以多达上万处。

  所以《圣经》其实是一个不断演化、吸收的文本,这一过程在耶稣殉难之后持续了数百年之久才逐渐趋于稳定,但事实上直到今天,这个过程仍在继续。

  通过考察《圣经》抄本的变化,整理其中的沿革脉络,来研究历史,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视角。

  说回“正典”,作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籍,从语言的角度来说,你可以称呼你手头拿着的那一本《圣经》为正典,也可以说是它统指所有《圣经》的一个概念。

  而我所说的“正典”是指所有信徒心中信仰的那个介于虚实之间的概念,它既是虚幻的概念,也是所有信徒信仰的凝聚点,会聚了真实存在的无穷神力。

  这份力量聚散无常,可能寄宿在任何一本《圣经》中。而实体化的“正典”上一次可以确信的出现正是在君士坦丁堡。

  自从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30年建都君士坦丁堡之后,在王权的支持下,这个城市的主教逐渐拥有了仅次于教皇的至高权威。其后更是被称为“君士坦丁堡大主教,新罗马,及普世牧首”。m.XiaoShuo530.Com

  神权与神权的争夺,神权与王权的交锋,其中的关系

第一百三十五章 日记残页,呓语连篇(2)[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