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八章 史家子弟  群鸦乐园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二十八章 史家子弟[3/3页]

  。

  他观察了两天,那个店小二在那天询问过那个姓罗的镖师之后,还询问过好几个茶馆的来客。

  在那天之后的第二天,他单独过来喝茶的时候,那店小二也问过几个客人,不过比起第一天,显得兴致缺缺,因为那些客人都回答未曾听说过。

  今天.....

  他甚至没有听到那店小二有谈过那个与盛王相关的奇鸟故事。

  也正是如此,他从那店小二的态度变化,大概能够确定,这店小二并非真的了解这个故事。

  想来是从某人口中听来的,或是从某个话本里翻来的。

  难不成是“小说家”所撰?

  小说家,他也并非不了解。

  拜服盛王的百家之中,的确存在一个“小说家”。

  小说家发于儒。

  儒家前身乃是祭官,礼乐承制,记述君王行迹言录,本身便是大盛王朝一员。

  而后,盛王折服百家之后,儒家露怯,本占据全部官职的儒家,缩入吏部。

  本来,除了吏部之外,还有史官一职为儒家所有。

  不过,后来史官也独出了儒家,成了中书省一员,除记录君王行纪之外,还记录百官言行。

  甚至隐隐有自成史家之势。

  只不过,子弟太少,史官也少,无法为子弟承正名。

  进不得朝堂的史官子弟,多沦为边缘稗官,小官小吏者,甚至流入民间,以记录百姓所言所传之事。

  尽管也可谓之“史”,但百姓多言,无据而言者甚多,非正史,落了个“野史”之名。

  沦落民间者,因无俸无禄生计难支,甚至有子弟为讨钱财,编撰假故,为的就是惹人眼目。

  而他们,正是“小说家”。

  史官所著文书中有言:“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野史还好,只是记录百姓流言。

  小说家来了个生造流言。

  许多流言的出处,都是小说家的话本。

  哦,对了。

  齐礼看了一眼周围,似乎在寻找什么。

  他看了一眼店小二,招呼道:

  “小二,前几日那说书先生何在?”

  店小二忙不迭地凑了过来,笑着应了一句:

  “道爷可是想听书了?高老头应是在家,或是找其他活计了。”

  齐礼当然不是为了听书,他之所以这么问,原因是.....尒説书网

  “说书先生”也常是小说家子弟。

第二十八章 史家子弟[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