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古琴史(9)  琴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中国古琴史(9)[2/3页]

  弦馆琴谱》一度被琴界奉为正宗。严澂提倡的&"清、微、淡、远。也被当作是最理想的琴曲演奏风格。其实,这只不过是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好尚,在琴曲表现上是很有局限性的。象陈爱桐所擅长的《乌夜啼》、《雉朝飞》、《潇湘水云》等优秀作品,因为它的节奏急促;不符合严澂的口味,就被拒绝收入《松弦馆琴谱》,后来徐青山收编琴曲时,改正了这一偏向。

  严澂写有一篇《琴川谱汇序》,收在《松弦馆琴谱》中,可以看作是虞山琴派的纲领。它主张发挥音乐本身的表现力,而不必借助于文词;认为音乐表达感情有其独到之处,是文词所不及的。&"盖声音之道微妙圆通,本于文而不尽于文,声固精于文也。&"文章针对当时一度风行的琴歌,进行了抨击。认为违背了琴歌的传统。由于严澂的大声疾呼,适时进行中肯的批评,&"一时琴道大振&",改变了这种状况,虞山派受到了人们的尊重。WwW.XiaoShuo530.com

  徐青山的琴学和严澂同一渊源,也是来自陈爱桐。他曾向爱桐的儿子陈垦源学《关睢》、《阳春》,又向爱桐的人室弟子张渭川学《雉朝飞》、《潇湘水云》。徐青山和严澂既是琴友又是师兄弟,但他们的演奏风格却不尽相同。徐青山并不反对

中国古琴史(9)[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