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古琴史(15)  琴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中国古琴史(15)[2/3页]

  、心下丹田,气息调匀,端坐于琴的第五徽位前,手放在弦上,将自己内心的心弦与古琴的琴弦相融合;操琴者的气息、性情、思虑、想传达的琴趣与意念…,透过手在琴弦与琴身的接触与驻留,随着乐句的起伏与意境,在虚实间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意境,求得弦外之音,趣外之趣,体会心灵与琴弦契合的妙趣,亲手操缦能更深切体会琴乐的乐趣。由此可知古人修身养性之道,合乎天地自然的“道”,同宇宙万物生成之理,在“琴、棋、书、画”中所能呈现的意境,若细细品察、学习,将能深刻体察,得知精髓。

  在《溪山琴况》中的“迟”项:“未按弦时,当先肃其气,澄其心,缓其度,远其神,从万籁俱寂中泠然音生,疏如寥廓,??若太古,优游弦上,节其气候,后至而下,以协厥律。”

  在《溪山琴况》中的“和”项:“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重者和也。和之始,先以正调品弦,寻徽协声,辨之在指,审之在听,此所谓以和感,以和应也。”

  正调品弦之“正”,有止于一的涵意,而“正调”所强调的并非指黄钟调……;而是要求抚琴者要用正心、正念来弹琴,调音要将琴调成五正音,是心弦为主,琴弦为辅,在调音中,将琴音自然调到正调,并

WwW.XiaoShuo530.com

中国古琴史(15)[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