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_1  异界刀客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资料_1[2/3页]

  守住的地方;防守必然巩固,是因为扼守敌人不敢攻或不易攻破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敌人不知其所守之处;善于防守的,敌人不知其所攻之处。微妙呀!微妙到看不出一点形迹;神奇呀!神奇到听不出一点声音。这样,就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进兵时,敌人无法抵御,是由于冲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地方;退却时,敌人无法追及,是由于行军很快,敌人追不上。所以,我若求战,敌人即使深沟高垒坚守,也不得不出来与我交战,是由于进攻敌人所必救的要害地方。我若不想交战,即使画地而守,敌人也无法和我交战,是因为我设法改变了敌人的去向。所以,用示奇正之形于敌人的办法欺骗敌人,诱使其暴露企图,而自己不露形迹,使敌人捉摸不定,就能够做到自己兵力集中而使敌人兵力分散;自己兵力集中于一处,敌人兵力分散于十处,这样,我就能以十倍于敌的兵力打击敌人,造成我众而敌寡的有利态势;能做到以众击寡,那么我与敌人交战所用力就少了。我们所要进攻的地方使敌人不知道,不知道,它就要处处防备;敌人防备的地方越多,兵力越分散,这样,我所直接攻击的敌人就不多了。所以,注意防备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左翼,右翼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右翼,左翼的兵力就薄弱;处处防备,就处处兵力薄弱。兵力所以少,是由处处防备的结果;兵力所以多,是由于迫使敌人分兵防我的结果。所以,能预知同敌人交战的地点,能预知同敌人交战的时间,这样,就可跋涉千里,同敌人会战。如果既不能预知交战的地点,又不能预知交战的日期,就会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何况远到几十里,近的也有好几里呢!以我之心忖度、推断,越国的兵虽多,对于决定战争的胜败又有什么补益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争取到的;敌人兵力虽多,也可以使其无法用全部力量与我交战。故认真分析判断,以求明了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长短;挑动敌人,以求了解其动静治乱的情况;示形诱敌,以求摸清其所处地形的有利不利;进行战斗侦察,以求探明敌人兵力部署的虚实强弱。所以,示奇正、虚实之形以诱敌的方法运用到极妙的程度,能使人们看不出一点形迹。这样,就是有深藏的间谍,也无法探明我方的虚实,即使很高明的人,也想不出对付我的办法来。把根据敌情变化之形灵活运用战法而取得的胜利摆在众人面前,人们也看不出来;人们都有知道我取胜的一般战法,但不知道我是怎样根据敌情的变化灵活运用这些战法而取胜的。所以,每次战胜的策略、筹算都不是重复老一套,而是适应敌情的发展而变化无穷。用兵的规律像水,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的地方。水因地势的高下而制约其流向,用兵则要依敌情据而决定取胜方针。所以,用兵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能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称得上用兵如神了。用兵的规律就像自然现象一样,“五行”相生相克,四季依次更替,白天有短有长,月亮有暗有明,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孙子兵法•军争第七

  [提要]本篇以“诈”“动”“分合”为指导,论述军队在战场上实际接战中的战机选择问题,要求指挥者创造战机,不失时机地把握战机。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将帅受领国君的命令,从组织民众编成军队,到开赴前线驻地扎营与敌对阵,这中间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与敌人争夺有利的制胜条件了。军争中最难的地方,又在于如何通过迂远曲折的途径达到近直的目的,化患害为有利。故意迂回绕道,并用小利引诱迟滞敌人,这样就能做到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必争的要地,这就叫做懂得“以迂为直”的计谋。故两军相争是为了有利于自己,若举大众而争,反失利而成为危险了。全军带着所有辎重去争利,就会行动迟缓而赶不上;丢弃大军去争利,辎重就会丢失。因此,卷甲急进,日夜不休息,以加倍的行程连续行军,走上百里的路程去与敌争利,三军将领都有可能被擒,身体健壮的士卒先到了,体弱疲倦的掉了队,采用这种方法,可能只有十分之一的兵力赶到;走上五十里的路程去与敌争利,先头部队的将领就可能遭受挫败,采用这种方法部队也只有半数赶到;走上三十里的路程去争利,部队也只有三分之二赶到。因此,军队没有辎重,无以为战就会覆亡,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备,转输不继,就会覆亡。所以,不了解列国诸侯的计谋,不能与其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的,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的,不能得地利。故用兵打仗以诡诈多变为根本,根据是否有利采取行动,分散或集中使用兵力,随情况而变。军队行动快速时,像飘风骤至;行动缓慢时,像严整的森林;进攻敌人时,像迅猛的烈火;驻守时,持重像山岳一样屹立不动;荫蔽时,像阴云蔽天看不见日月星辰那样;动作起来,就像万钧雷霆的震击。夺取敌“乡”的粮食、资财、要分兵数路,开拓疆土,要分守要地,权衡形势,相机而动。先懂得以迂为直、以直为迂计谋的,就能胜利。这就是两军相争的原则。《军政》上说:“用语言指挥听不到,所以用金鼓之声,令其或进或止,用动作指挥看不清,所以用旌旗之形,令其或开或合。”金鼓旌旗都有是用来统一军队作战行动的;军队行动既然统一了,那么勇敢的将士就不得单独前进,怯懦的也不得单独后退,这就是指挥人数众多的军队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要多使用火光和鼓声,白天作战要多使用旌旗,之所以变换这些信号,都是为了适应士卒视听的变化。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将军可以动摇其决心。军队早朝初战的时候,士气旺盛,陈兵到中午时候,士气就逐渐怠惰,到了日暮,士卒就会气竭思归。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松懈疲惫人心思归时,才去打它,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以自己的严整来对待敌人的混乱,以自己的镇静来对待敌人的吵闹,这是掌握军心的方法。以自己的靠近战场来对待敌人的远道而来,以自己的安逸休整来对待敌人的奔走疲劳,以自己的粮足食饱来对待敌人的粮尽人饥,这是掌握军力的方法。不去迎击旗帜整齐,部署周密的敌人,不去攻击阵容严整、实力雄厚的敌人,这是掌握因敌变化的方法。所以,用兵的方法:敌人占领高地,不要去仰攻;敌人背靠高地,不要从正面攻击;敌人假装败退,不要去追击;强大的敌人,不要去进攻;敌人以利诱我,不要贪食其饵;正在撤退回去的敌人,不要去拦阻;包围敌人,要留有缺口;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去逼迫它。这些都是用兵应当掌握的方法。

  孙子兵法•九变第八

  [提要]本篇论述在各种特殊情况下的灵活机动的作战原则。其核心就是“君命有所不受”,要求战场上的实际指挥官有决断的权力。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方法,主将受领国君的命令,征集兵员编成军队,在塌坏地带不要驻扎,在四通之地就约和交界的邻国外助,遇到危险之地慎勿停留,遇到前有强敌后有险阻之地就要巧出奇谋,陷入“死地”就要殊死奋战;于我不利的道路不要行军,有的敌军不要攻击,有的城邑不要攻占,有的地方不要争夺,国君命令有的可以不执行。所以,将帅能通晓九变而得到好处的,就懂得用兵了;将帅不通晓九变而取得好处的,虽然知道地形险易广狭,也不能实得地利。治兵而不知道九变的方法,虽然知道“五利”,也不能得智谋之人而具体运用它。明智的将帅考虑问题,总是兼顾到利害两个方面。在有利情况下考虑到有害的方面,事情就可以顺利进行;在有害情况下考虑到有利的方面,祸患就可以解除。能使诸侯屈服的,是用方法去危害他;能役使诸侯的,是用本国富强的基业强迫他;能使诸侯归附的,是用利益去引诱他。所以用兵的法则,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备以待;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防御力量。将帅有五种致命的危险:有勇无谋,只知死拼,就可能被敌诱杀;临阵畏怯,贪生怕死,就可能被敌俘虏;急躁易怒,暴跳如雷,就可能被敌凌侮而妄动;方正不苟取,过于自尊,就可能被敌设计诟辱而陷于轻举,仁慈爱民,惟恐杀伤士众,就可能被敌出奇烦扰而陷于被动。以上五点,是将帅易犯的过失,是用兵的灾害。军队的覆灭,将士的被杀,一定是由于这五种致命危险造成的,这是为将帅的人不可不慎重辨析的。

  孙子兵法•行军第九

  [提要]本篇论述各种特殊地形条件的军队开进、作战方法以及军队宿营驻扎的原则与方法。

  孙子说:军队行军怎样据守有利地形和观察判断敌情虚实,应该注意:在经过山地时要靠近有水草的客地,驻扎时,要选择“生地”,居高向阳;如敌人在高地,不要登升仰攻。这些是在山地行军的据守原则。横渡江河以后要迅速远离河岸(以免背水作战);如果敌军渡河来进攻,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要乘他部分已渡、部分未渡时,予以攻击,这样比较有利;如果要与敌军交战,也不要靠近江河迎击他,因为这样,敌人就不肯渡江了;在江河地带驻扎,同样要察看生地,居高向阳,切勿逆着水流在敌军下游驻扎或布阵。这些是在江河地带行军作战据守地形的原则。经过盐碱沼泽地带,应迅速离开,不要停留;如在盐碱沼泽地带与敌军遭遇,那就要依傍水草而靠近树林。这些是在盐碱沼泽地带行军作战的原则。在平原地带驻军,要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最好背靠高处,前低后高。这些是平原地带行军作战的据守原则。以上山、水、斥泽、平陆四种“处军”原则的好处,是黄帝所以能够战胜“四帝”的重要原因。大凡驻军,总是喜好高平而厌恶低洼的地方,贵向东南阳方,贱向西北阴地,驻扎在便于生活和地势居高向阳的地方,将士就不至于发生各种疾病,这是军队必胜的一个重要条件。丘陵、堤防驻军,必须驻扎在向阳的一面,并且要背靠着它为上。用兵的这些好处,是得自地形的辅助。河流上游暴雨,看到泡沫漂来,要等水势平稳以后再渡,以防山洪骤至。凡是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地形,必须迅速避开而不要靠近。以上六害之地,我远离它,让敌军去接近它;我面向它,让敌军去背靠它。军队旁边有山川险阻之地、潢井低洼之地、或多林木、或生芦荻,草木繁茂蒙蔽遮盖,必须仔细地检覆、搜索,因为这些都是容易隐藏伏兵和奸细的地方。敌军离我很近而仍保持镇静的,是倚仗它据有险要的地形;敌军离我很远而屡次来挑战的,是企图诱我进击;敌军之所以不居险要而居平地,定有以利诱我的用意。窥见离敌不远的很多树木摇动的,是敌人伐木开道来进攻我;杂草丛生的地方多设障蔽物,是敌人企图迷惑我;鸟儿突然高飞起,是下面有伏兵;走兽惊骇猛跑,是敌人伏兵大举来袭。灰尘高扬而锐直的,是敌人战车向我开来;飞尘低而宽广的,是敌人步兵向我开来;飞尘分散而细长的,是敌人在打柴割草;飞尘微少而一往一来的,是敌军察看地形,准备设垒。敌方使者言词谦卑而实际上愈加紧战备的,是要向我进攻;敌方使者言词强硬而军队又向我进逼的,是准备撤退;敌方便于驰骤的车先出居于翼侧的,是布列阵势,准备作战;敌方没有预先约定而突然来请求议和的,其中必有阴谋;敌方急速奔走并整列兵员车马的,是期约士兵准备与我交战;敌军半进半退的,可能是伪装混乱来引诱我。敌兵倚着手中兵器站立的,是饥饿缺粮;敌兵从井里打水而急于先饮的,是干渴缺水;敌人见利而不前进的,就知道士兵疲劳已极。敌方营寨上有飞鸟停集的,说明营寨已空虚无人;敌营夜间士卒惊呼的,说明敌军心理恐惧;敌营纷扰无秩序的,是其将帅不能持重(坚定不移);敌营旌旗动摇不定的,是其阵形混乱;敌官吏急躁易怒,是敌军人情困倦,不能指使。敌人杀牲口吃,知其军中无粮;悬系炊具,不返回营寨的,是“穷寇”;敌兵在一起低声议论,强悍不满,是其将帅不得众心;再三犒赏士卒的,说明敌军势力穷窘,已没有别的办法;一再重罚部属的,是敌军人力陷于困境;将帅先对士卒凶暴后又畏惧士卒的,说明其太不精明,失尽威信;敌人派使者拿着礼物来传话的,是想休兵息战。敌军盛怒前来与我相遇,但久不接战,又不离去,必须谨慎观察其企图。打仗不是兵愈多愈好,只要不恃勇轻进,兵众合力就足用,判明敌情虚实而战胜敌人了。那种无深谋远虑而又轻敌妄动的人,势必被敌人俘虏。将帅在士卒尚未亲近依附时,就贸然处罚士卒,那一定人心不服,人心不服就难以使用了;如果士卒对将帅已经亲近依附,仍不执行军纪军法,这样的军队也是不能使用的。所以,要用政治恩信来颁布政令,用军纪、军法来整肃法纪,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能取胜。平素能贯彻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会服从;平素命令不能贯彻执行,以教育士卒,士卒就不会服从。平素所以能贯彻执行命令,是由于将帅与士卒相互取得信任的缘故。尒説书网

  孙子兵法•地形第十

  [提要]本篇从战略角度考察六种地形的用兵原则和部队中六种显示失败迹象的情况。

  孙子说: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类。凡是我可以去、敌人可以来的,叫做“通”;在“通形”地区,要抢先占据地势高而向阳的地方,并保持粮道畅通,这样与敌交战就有利。凡是可以去,而不易返回的地方,叫做“挂”;在“挂形”地区,敌军如无防备,就要出击战胜他;如果敌有防备,我出击不能取胜,就难以返回,于我不利。凡是我出击不利、敌击也不利的地方,叫做“支”;在“支形”地区,敌人虽然以利诱我,也不要出击;最好是带领部队假装离去,诱使敌军前出一半时,我突发起攻击,这样有利。在“隘形”地区,我若先敌占据,就要用重兵盈满山谷、堵塞隘口,等待敌人来攻;如果敌军已先我占据,并以重兵盈满据守,那就不要进击,若敌人没有用重兵据守隘口,就迅速攻取他。在“险形”地区,如我先敌占据,必须占据地势高而向阳的地方待击敌人;如果敌人已先占据,那就主动率领部队撤退,不要进攻它。在“远形”地区,双方势均力敌,只可使敌人来而击破,不可前去挑战,挑人求战,于我不利。以上六点,是利用地形而制胜的原则;这是将帅的重要责任

资料_1[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