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唐不良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百一十五章[1/3页]

  “苏尚书的话,哀家没听错吧?你的意思是,从蜀中征召府兵,再大量召入吐谷浑和吐藩人为我军仆从?”

  武媚娘凤眸中光芒微闪,像极了昆明池中的波澜。

  “未知苏尚书意从蜀中征召多少府兵?”

  她的话虽没说完,但是熟知蜀中形势的阎立本、狄仁杰等人,已经不约而同,皱起了眉头。

  阎立本做为大唐左相,自然知道,整个蜀中不过数万府兵。

  而且最多的兵员都在防备吐谷浑的战线。

  远离关中。

  这个时候抽调这些人,少了则不够。

  多了,只怕全线动摇。

  李治到死之前,还在下令增强蜀中防线,在积石峡附近多设石堡。

  而狄仁杰,则因在剑南道任过职,曾为剑南都督手下官吏,清楚蜀中情况。

  整个蜀中有府兵四万五千余人。

  看起来不少,但是分布在各方。

  有的镇守蜀中那些未开化的土民。

  有的防备着吐谷浑。

  有的守着战略节点、交通要道。

  这里哪一个地方,都不能轻动。

  一动,便是牵连整个蜀中的防御作战体系。

  万一出了差池,谁都担待不起。

  狄仁杰暗自皱眉,正在替苏大为担心时,只听苏大为道:“臣以为,召一万人足矣。”

  “嗯?”

  这一下,武媚娘大出意外。

  凤眸一时圆睁。

  就连一旁的李弘,还有左相阎立本等人,也瞠目结舌。

  殿上群臣更是一片哗然。

  左武卫大将军程处嗣,邢国公苏庆节,还有明武将军程务挺等人一时大感焦急。

  还没开口,就听十二卫大将军中,一员一身玄甲,双肩狻猊吞口,头戴狮口金盔的大将抱拳道:“陛下、天后,臣以为仅凭一万府兵,绝对无法对付西域叛乱,大食人的攻势,还有弹压吐藩人。

  臣以为,苏郡公此言十分不妥。”

  苏大为和众人的目光向那位军将看去。

  但见此人身长八尺,膀大腰圆。

  面白无须。

  鼻梁高隆。

  两眼暗蕴神光。

  犹如凛凛寒潭。

  乃是李唐宗室,南梁王右武卫大将军,李玄信。

  李玄信年方三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

  是李治朝末期颇受重用的宗室。

  向来戎守帝都,拱卫皇城。

  此时听得苏大为夸口说一万人足以平西域。

  李玄信忍不住站出来。

  他的声音有一种冰冷之感,犹如薄薄的刀锋。

  此时双眼投在苏大为身上:“苏郡公对辽东之策,对关中缺粮之计,本将佩服,但是对西域,未免太过儿戏。”

  武媚娘没马上开口,而是转向李弘:“陛下以为如何?”

  李弘只觉所有人的目光都压在自己身上,肩头一时沉甸甸的。

  他有些为难。

  从感情上,愿意相信苏大为说的。

  但是站在一个帝王的理性上,他又无法相信。

  前次李敬玄十万大军,一朝丧尽。

  薛礼,百战名将,率五万军,还征召不少胡人仆从。

  照样惨败。

  苏大为就算是大唐名将,但是无论如何,仅凭着一万人,怎么对付大食人的大军?

  光是薛礼那次,大食至少就是四万人吧?

  还有突厥的叛军,胡人各处的叛乱。

  仅靠一万人,如何能扑灭这些大火?

  “这……”

  李弘犹豫着道:“苏郡公,一万人如何守住西域?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原因有三。”

  苏大为不慌不忙,似乎早就想好了一切:“第一点,大唐虽然败了两次,但在西域数十年经营,积威犹在。

  而且昔年臣曾多次在西域用兵,对各胡族知之甚祥,只要分化拉拢,就能拉起一支对大唐足够忠心的仆从军。

  第二点则是大食人对西域的威胁,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强。”

  “嗯?何出此言?”

  李弘奇道:“朕听闻波斯国的强盛,不弱于大唐,但波斯已被大食吞并,那大食之强,犹在波斯之上。

  这样的大国侵入西域,犹如泰山倾覆。

  仅凭一万府兵,加一些藩属仆从,朕实不知如何抵挡。”

  李弘这番话,说出许多人的心声。

  包括武媚娘,也微微颔首。

  “陛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苏大为平静道:“凡国家用兵,总有其力量投送极限,距离本土越远,所能投放的力量就越少。m.XiaoShuo530.Com

  哪怕强如大唐,兵势到了西域,也如强弩之末。

  亏得这些年经营,在碎叶水旁设下安西四镇,还有西域都护府,一直保持着对各族的威压,才能驱策他们。

  驱使胡人为我所用。

  若纯用我大唐府兵,劳师远征,就算以大唐富饶,也无法持久。”

  这番话,引得众人默默点头。

  都是朝廷大臣,有着丰富的理政经验,知道苏大为所言非虚。

  一是路途遥远,行政命令传达不及。

  光是路上就要一年半载。

  许多事瞬息万变,待朝廷命令传到,情况和环境早就变了。

  二是你拿关中的兵去填西域的窟窿。

  可关中兵也不能一辈子待在西域。

  他们也有家人老幼。

  也想着回家。

  时间一长,自然就无战心战意。

  所以朝廷才定下轮守之策。

  每隔数年,派府兵过去轮换。

  真正能让大唐势力在当地留下来的,只有移民。

  将唐人一代一代向西域移民。

  待到当地唐人数量超过西域诸胡。

  则自然将西域内化为大唐内藩。

  可问题是,这种事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而且大唐人去西域,就得按着胡人的方式生活,放牧。

  久而久之,生活习惯完全胡化。

  那究竟是唐人还是胡人?

  以古代的环境,想要同化实在太难。

  后世雄鸡版图,全和生产力相关。

  只有汉人的田能种到的地方,才能纳入版图。

  凡是生产力不足,还得按着当地风俗习惯生活的地方。

  就算一时纳入。

  待中原一乱,便又分离出去。

  右武卫大将军李玄信双眸光芒一闪:“苏郡公此言何意?”

  “我的意思是,西域也不是大食人的地盘,他们也是客军。既是客军,就没有地利,想要措集粮草没那么容易。

  我们大唐,可以以一名臣子,持天子手书,赦令西域诸胡听令,自带粮草兵器,为我大唐仆从。

  他们大食人远道而来,能和我们大唐一样吗?”

  嗯?

  苏大为的话,引起众人深思。

  好像,有点意思。

  “大唐在西域余威犹在,听大唐话的藩属仍是大多数,以众击寡,何患之有?相较大食,他们是客军,我们才是主场。”

  苏大为继续道:“既是远道而来,大食人的消耗更大,兵员更不容易得到补

第一百一十五章[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