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四章 不可描述  宋朝败家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二百四十四章 不可描述[3/3页]

  。做不好,会生内乱。”

  石小凡默然,确实如此。盲目裁撤必然引起官员反弹,他们会懒政怠政以对抗朝廷。再者各方势力盘根错节,若没有一个统筹的计划,贸然裁撤官员并非上策。

  突然石小凡灵光一闪:“臣倒是有一主意。”

  “你又有什么鬼点子了?”

  “陛下何不将官员调到都水监,或者火药作坊。”

  赵祯一怔,不由得大喜起来:“你的意思是说,将京中多余的官员,全部调到都水监和火药作坊去。这样既解决了人员配置问题,又可以使朝廷官员体系瘦身?妙策,妙!”

  石小凡点点头:“没错,先将京官裁撤,发往都水监治水去。咱们先在京城试点,若是可行,陛下再颁布诏书,全国推行。一来都水监可以解决百姓各地兴修水利问题,而来冗官政策也可以得到遏制。”

  “冗什么?”

  “冗官,就是官员体系庞大的意思。”

  “三冗”为林大钦指出。嘉靖十一年二月林大钦赴京参加会试,被录为第十二名进士,是年三月参加廷试。《廷试策》中直指时弊,指出“昏混衰世之政”可概括为“三冗”,即冗员、冗兵、冗费。

  “三冗”局面出现的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而采取诸多措施导致的恶果。为了保证中央的绝对权力,就要对地方的权力进行削夺,为了避免直接削夺带来的矛盾。

  北宋政府采取了增加办事环节、增加官僚职位的方法以实现权力制衡。这样的结果是地方上十羊九牧,增大了国家行政成本。人增加了,费用也就增加了。唐代府兵制在宋代不再实行,改为招募。这样扩充了兵源,但也相应增加了成本。

  赵祯一听:“冗官,这词用的不错。”

  这时一名宫女端着点心来到文德殿,她将点心放在桌子上,赵祯也没在意。尒説书网

  突然那宫女看到桌子上石小凡画的那不可描述之大炮,“啊!”的一声大叫,慌忙捂住了眼睛。

  赵祯和石小凡一惊,抬头一看,这宫女不是别人,竟正是赵嫕。

第二百四十四章 不可描述[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