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六十七章 状元  宋朝败家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五百六十七章 状元[3/3页]

  》几道论述题写的大江奔腾,气势如虹。

  就连赵祯看完,都忍不住拍案叫绝:“此人文采出众,不谓之与三甲头名也!”

  几个主考官一听,登时大喜跪下:“陛下圣明,万岁万岁!”

  赵祯一怔,他只是随口说说,并没有真正打算钦点穆青为状元。毕竟后面别人的文章他还没看,可话一出口,几个臣子又谢了恩,赵祯不好再改口。

  难道真的就让败家子的这个徒弟中了头榜?赵祯有些懊悔,可又不知该怎么说。

  “陛下,此人才华横溢,定然能成为朝廷栋梁之才。”m.XiaoShuo530.Com

  “没错,这样的文章,没有相当的笔力是绝对写不出来的,此人能得头名也是实至名归。”

  “驸马爷当真神人也,这人原本据说资质平庸,不曾想原是深藏不露。”

  几个主考官你一言我一语,赵祯无奈,只好钦点了他的状元名册。

  头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探花。一般都是几个主考官根据排名送到御前,最终由皇帝拍板。

  宋太祖以前,选拔人才是由礼部来拟定名单,只要通过了省试,殿试的时候第一名是不会改变。但在宋太祖时,就发生了省试第一并不是殿试第一的场面,到了仁宗的时候,范镇就是一个吃了亏的书生。

  本来范镇是可以好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凭着真才实学拿一个理想的官职。但在当时参赛的不伦贫富、身份地位的考生都有,当时有一个考生是当朝宰相的儿子。省试的时候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于是就成了众矢之的,赵祯为了不让其他考生觉得科举也是有徇私的嫌疑。于是就下令禁止宰相的儿子以及他的门生参加殿试选拔。

  范镇就是那个门生,并且他还是礼部确定的第一名。他自然是不服的,这样怎么公平呢。于是礼部官员上呈他的文章,拿出真才实料来据理力争,赵祯不得已让他参加了殿试。北宋时的殿试,就跟我们现在写作文一样,首先是要字数满足,其次是有理有据。但怎么说呢,范镇已经给皇帝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哪怕他文采再好,不合皇帝的口味,结果放榜后成了第七十九名。

  这其实是非常不公平的,本来赵祯也不想让穆青得状元,可既然话已经放出去了,只能点头答应。

第五百六十七章 状元[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