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吴王李恪的事迹  调教初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吴王李恪的事迹[2/3页]

  夺嫡的脏水,未免泼的有点远。李恪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克尽职守,低调而自在。

  我们继续李恪的话题。也就在李恪奔赴封地的时候,贞观的朝局发生了一些潜在的变化。什么潜在的变化呢?李世民已经开始考虑更换太子了。也就在贞观十年的时候,李世民开始为李泰当太子积极筹划,允许其在府邸开设文学馆。其心昭然若揭。谁都知道开设文学馆是李世民的专利,正是文学馆的开设为李世民夺嫡立下了不小功劳。呵呵,可李世民想的过于简单:“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此一时彼一时。

  李恪尽管聪颖非常,但那皇子的骄恣和父亲的备加宠爱却使他这年冬季惹了祸:他频繁外出射猎,使安州百姓的禾稼很受了些损失。李世民知道后大怒,立即下令免去李恪官职,并削去食邑三百户!爱之切而责之重,李世民正国为对李恪寄予厚望,所以对他的过失也绝不姑息宽贷。李恪免职回京后,李世民于日理万面中找李恪单独作了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父之爱子,人之常情,非待教训也。子能忠孝则善矣,若不遵诲诱,忘弃礼法,必自致刑戮。父虽爱子,将如之何?”

  如果说李治是太宗十个成年的儿子中运气最好的一个,那李恪肯定是运气最背的一个。

  总的说来,李世民的儿子分三类:第一类是不肖子,就是对皇位野心勃勃的几个孩子。李承乾、李泰、李佑最让晚年的李世民头痛不已。最后,流放的流放,幽闭的幽闭,诛杀的诛杀,结局最惨也最让父亲伤心。第二类是纵情享乐的浪荡公子,李愔、李恽、李慎、李明都是这种人,没什么出息,大部分让武则天给杀了。第三类就是少数几个没让父亲伤神,品行也还算端正的孩子。少得很,只有三个,李恪、李治和李福。李治不用说了,出了名的孝顺。李福是太宗的十三子,也是个老实孩子,虽然平庸了点,但品行还是蛮好的,后来过继给李建成,跟李治是唯一两个没死于非命的孩子,还陪葬昭陵,算是善终了。李恪跟李治、李福都不一样,那两人是天生的老实,李恪是低调。尒説书网

  太宗曾说吴王英果类己,这倒是个大实话,众所周知,李世民的家庭教育相

吴王李恪的事迹[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