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三章 词冠贞观  天渊大道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四十三章 词冠贞观[2/3页]

  lip;

  临流而弹,竹涧焚香,登峰远眺,坐看云起,

  松亭试泉,曲水流觞,烟波钓叟,蓬窗高卧。

  每年秋闱前国子监都有一段空闲时日,按惯例会在城郊玉山举行曲水流觞的盛会。曲水流觞可上溯到周朝,可真正出名还是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所赐。晋朝永和九年,王羲之遍邀天下名士会于兰亭曲溪之旁,把盛了酒的觞放在溪水里顺流而下,如果在谁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饮酒赋诗。王羲之乘兴而书,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他本人也因之被尊为“书圣”。

  如果说兰亭雅集是吟诗畅饮的小众文人聚会,玉山雅集就是整个文坛的盛事。原因很简单,大唐科举重诗赋,虽然声称诗赋与经义并重,可那些能杀出重围进京赶考的举子早就把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其中微言大义也是信手拈来,考试中真正能分出高下的往往就是诗词之道,于是常有人把科举说成是诗赋取士。而且大唐科举还不像后世那样严格,试卷是不需要糊名的,所以就有了投诗。所谓投诗就是举子把自己的诗词投于达官贵人甚至是考官门下,如果能得到赏识就会在阅卷时加以提携。如此一来,大唐对诗词的热情高涨到前无古人的地步,写一首佳作从民间到庙堂都能获得偌大名声。

  不过真正的名师弟子是不屑这么做的,一是已有师承,投诗类似背叛;二是不甘弯腰侍权贵,气节二字还是极看重的。所以他们更愿意随师尊上玉山,雅集时吟诵大作,只要一举成名天下知,那个考官敢黜落自己的诗作?

  李纲是国子监山长,自然是雅集的东道。老头儿这一天尽是酬答老友,提携晚辈,诗赋听了不少,可惜称得上佳作的寥寥无几,只得暗自感叹:酬答最害诗。尒説书网

  暮色尽敛之时,曲水流觞已毕,山林重归清幽。茂林修竹间,青砖碧瓦下,几位文宗泰斗畅聊古今事,门人晚辈围坐倾听,亲历者说不尽国事家愁,后来人满怀唏嘘感慨。

  山间零星有雨点落下,众人不觉闭口不言,只是仰倾听天籁,追思过往。铮然琴声起,凡尘尽去,众人凝神细听,却是《虞美人》的词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曲歌罢,余音不绝,众人久久不语,沉浸词中欲罢不能。此琴非国手不能抚,此歌非名伶不能为,最让人倾倒的还是这词,字里行间反复思量,竟无一字不真,无一字不深,满腔家国之痛化作一江春水……

  得闻此一曲,今日足矣!众人都询问的将目光投向李纲,是哪位诗坛大家在此?

  “不知前朝哪位殿下在此,李纲拜见。”词中追忆故国之情非真情实感

第四十三章 词冠贞观[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