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155章宝邸  阴冥经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0155章宝邸[2/3页]

  立成无主之地矣,现前各方势力相互抗衡,久久对峙,可如今,主上你一马当先打破沉局,恐怕这各方势力都是伺机而动,谋这帝上之位………此乃我队存亡之际,主上万万要振作如初,带领大家继续讨伐抗敌啊………”

  李陌一定下神来,凝神细思,为难的说,“………我队现在卒力薄弱,暂时连周边一城直隶都吃不下,说要取天下之帝位………谈何容易啊………”

  “主上差矣,今天异国中枢灰飞烟灭,帝上已亡,待这消息传到各地直隶,我料他们必定人心失散,慌乱一时,我队只要养精蓄锐,待敌恍惚间派一大将率队攻下,必能出奇制胜,或招降、或安抚,定无大碍………”

  李陌一忽然来了兴致,“率队………我们粮饷应该不少吧?”

  “当然,帝上为征战囤积多年,粮库存粮极多,现粗略估计可支首府百万人一年之用,这还不算商贾、大户人家的私粮,去年首府城岁入为三百万余两银子,除去开支再加上历年节余,现存银共计三千七百万两………”

  李陌一吓得跳了起来,不能置信的看着郑诃惊,“你………你说咱们现在有………三千七百万两银子?………”

  “绝对不止………”郑诃惊坚决的摇了摇头,“御殿后还有帝室内库,刚才我略略翻阅帐薄,约有六百万两上下,此外再加上收缴的各大帝亲的私银,加上各种珍玩宝物,折合银两决计不会少于五千万两………”

  怪不得、怪不得,李陌一喃喃说,难怪帝上独霸一方,擅自称帝,原来是早做了长期战争的准备,真是眼光长远之极啊………

  “此天赐良机予主上啊………”郑诃惊翻身跪倒,大声颂说,“如此之时,异国无主,群雄并起,逐鹿天下,愿我主奋发进取、一统天!!”

  “你说什么?”

  李陌一怔了一怔,忽然反应过来,原来此时此刻,天下早已面目全非,从帝上亡去的那一刻开始,异国就彻底进入了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m.XiaoShuo530.Com

  想到这里,他眼前一黑,再也站立不住,软软的坐倒在御殿之中的大殿上。

  …………

  …………

  一道闪电骤然横弋而下,黑蒙蒙的御殿城刹那间亮了一亮。

  炸雷轰鸣,狂风嘶卷。

  御殿之中的大门砰的一声被猛力吹开,噼啪着开开合合,豆大雨点狂暴的敲击着屋顶的琉璃瓦,一阵细密的噼啪声如鸣鼓击缶般不绝于耳。

  耽搁了这么久,这场酝酿多时的风暴,终于还是来了。

  …………

  …………

  当内城的战事慢慢平静下来之后,整个首府城陷入了一个诡异的沉默当中。

  李陌一及他手下的队伍在抓紧时间大口喘息,补充消耗殆尽的体力,而城中的老百姓则向未知的命运默默祈祷。

  ………

  ………

  大雨在黎明时分停止。

  经过点算,在昨夜偷袭战中,李陌一的这支大队阵亡了二百多人,受伤约三百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轻伤,战斗减员将近十分之一,按常理来说,这支大队已经是接近了崩溃的边缘,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显然正好相反。

  在战斗结束之后,李陌一立即兑现了诺言,所有参与战斗并且生还的士卒每人得到了一百两白银的奖赏,同时这些农民出身的士卒还得到了最严肃的承诺,他们将在帝室的遗产中获得土地………

  随后,一张张盖着鲜红大印的地契也发了下来,所有人都惊喜的发现,一夜之间,他们已经跻身大户人中,成为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富户阶级。

  此外这支队伍也大大的扩充了一番,昨夜虽然损失不少卒力,但收编的泼皮流氓显然更多,到最后一清点,李陌一的大队这个时候已经达到了将近五千人。

  ………

  ………

  这天上午,首府城的老百姓看到了奇怪的一幕,无数朝廷大员狼狈不堪的被士卒押送在大街上,从他们的残存的衣着上判断,很多人的级别相当之高,其中居然还有不少穿戴金衣衫的帝亲之类。

  异国和北国虽然所属地界不同,但在具体差阶划分上,也是几乎相差无己。

  在这个超级华丽的阵容当中,那些文书府长大学士之流相对的成了微末的小差,这些昔日的风云人物今天的样子实在是凄惨无比,大多数披头散发面色苍白,甚至有不少人还光着脚走路。

  在初步的震惊之后,人们突然发现旁边士卒居然都换了战衣,在这个意外的发现下,原本流传甚广的什么“闹饷”的言论一下失去了市场,就当人们隐约意识到灭亡的真相时,帝上的上旨在被精心装饰后粉末登场………

  实际上,绝大多数人这辈子都不曾见识过什么上旨,也并没有见过这位所谓的帝上,出于普及认识方面的考虑,李陌一把很多帝上御用的派头都行使了个遍,还大弄了一番排场,以资证明………

  当老百姓们在确认帝上下旨退位之后,立即出现了集体惊慌心理,随后整个首府城重新陷入了一片混乱。

  ………

  ………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首府百姓们的确具有非凡的接受能力。

  在高处观望的李陌一很快发现了这一可笑的现像。

  城中的老百姓有一个很有趣的嗜好,那就是十分之喜欢热闹,并且在看热闹的时候容易把自己也带入激动状态,对于这场惊天崩地的巨变他们首先是一阵恐惧慌乱,但忽然又看到这么一大伙子大人物被集体抓押就很快忘却了刚刚的不安,集体兴奋起来。

  对此李陌一先是一阵纳闷随后马上醒悟过来,到底爱看热闹也是人之常事,李陌一也不言语,只沉默看着下面不住吆喝笑骂的人群………

  ………

  ………

  这次的号炮是货真价实的神威大炮。

  当这个威武的大家伙出场之后,现场立即变得更加闹动起来,人们为有幸参与此次盛会而感到非常之幸运。

  ………

  ………

  当首府城百姓还没有从刚才的盛会中回过神来的时候,主持应天府工作的周全公迅雷不及掩耳的发动了征卒运动,这次的征卒活动虽然比较仓促,但也并非全无准备。

  应周全公的要求,数十门神威大炮被竖立在首府城的各个制高点,无数士卒也整装待发,如果首府百姓胆敢反抗,马上就给予无情镇压。

  从后来的情况来看,李陌一和他的亲卒对这一事件的确太悲观了一些,首府百姓的反应比事先料想的要和善得多,在李陌一看来,非常之野蛮的征卒手段落在百姓眼中却出人意料的和缓,甚至还有那么一点温绕的感觉。

  大致过程是这么一个样子。

  首先周全公带一群人跑到一个街道聚集点,召集地方人员宣读了最新的命令,然后那些侍卫和士卒就在地方人员的带领下进入百姓家中,先是抽出钢刀进行令人毛骨悚然的恐吓,之后马上拿出几麻袋粮食和一百两白花花的银子,命令壮丁马上对此做出选择,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人很自然的选择了加入大队。

  ………

  ………

  相对于首府几十万的人口基数来说,这一万的征卒数额显得不痛不痒。

  这个李陌一原本要出卒镇压的征卒行动,落到最后居然成了一件美差,经过很多人口口相传之后,那些补偿劳动力损失的粮食和银子被夸大了不少,而首府城的穷人又是如此之多,在他们眼中这些财物的吸引力显然是非常之巨大,到后来很多首府的单身汉居然闻风而动,应天府侍卫的强征很快变成了参队报名点,在银子和粮食的双重感召下,甚至有不少人为了一个参队名额大打出手,目睹了后来的热闹景像之后,原本还有些不情不愿的新卒不由自主的心中庆幸,开始心甘情愿的接受命令。

  这个意外的收获令周全公大喜过望,立即抽调有经验的盗匪士卒严格把关,这个时候征卒从数量要求上升到了质量要求。

  就在周全公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李陌一已经率领大队人马出了首府城,其实这个时候李陌一这大队的实力实在是十分之虚弱,整个队伍中除了他的亲卫千多人之外,其他的大队都是临时收编的散卒,但这个时候他也不得不出卒。

  原因有二,第一是驻守首府城重地的大营必须要解决掉,第二是漕运囤粮必须拿在手中,这两件事都直接干系到他和他这支大队的存亡,若是被地方直隶督司先下手了,后果自然不堪设想,所有李陌一不得不率领着疲惫的大队再次出征。

  ………

  ………

  从战场资讯角度来说,这场战斗是极不公平的,驻守首府城大营的卫所队,直到现在为止都不知道首府城中发生了什么事,而李陌一却通过缴获的卒部文件中了解了这支卫所队的一切情况。

  大营这个时候早已名存实亡,或者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只是保证了名号上的存在,这支大队原本是保卫首府城的重要力量,但在帝上的不住左调之下变得虚弱已极,现在整个大营的士卒人数居然只有区区五、六百人,而且绝大部分是十六、七岁的少年,这些少年没有任何战斗的经验,之所以来到大营也是出于的征卒行动,接受队事锻炼为以后的战争做准备,从某种意义上来,他们还处于士卒学徒阶段。

  虽然如此,但李陌一却也没有任何小看这支大队的意思。

  上次年大人手下的几千精强骑卒给李陌一留下的印像实在是非常深刻,铁骑劲旅绝对不是浪得虚名,在这个年月征战四方便是无敌的像征,而且十六、七岁也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若这几百骑卒真的发起疯来很难想像会爆发出什么样的战斗力。

  所以李陌一也做了许多准备,除了携带大批火器之外还做了一些小小的安排,力争轻轻松松的解决这支大队。

  ………

  ………

  根据探子斥候来报,这时大营的主将是齐布额,总的来说这人没什么大毛病,性格老实忠厚,做人也很谨慎小心,不过很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往往也大都没什么本事,他今天能坐到这个位置完全是基于出身和资历,不过帝上本来也不是很在乎这个大营的主将有什么才能。

  到底是首府城重地,命令向发夕至,也不需要他有什么主张,所以这个任职要求自然就以忠心为第一要务了,而齐布额老实诚恳,就算连战他十七、八次,估计也不会想到违抗命令,符合任职的一切条件。

  ………

  ………

  昨晚是一个沉闷的雷雨之夜,风雨交加之中齐布额睡得很踏实。

  本来心情很怯快,可今天一早起来就听到了一些大逆的反动言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好像是说昨天夜里,大营中的言论方向很不对头。

  当然,

第0155章宝邸[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