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三卷 听潮篇 146回 蜃景何须讶,灵山是我家(上)  神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十三卷 听潮篇 146回 蜃景何须讶,灵山是我家(上)[3/3页]

  足不动而身形如飞向前疾行。这种感觉不是我在水面上走路而是以法器为引御无形大块之力得一身之轻游。我的度很快呼呼的就在海面上向前而去而宇文树的度很慢施施然就像在散步一般。施展这种法术其实走的慢比走的快难多了我刚刚领悟尚不熟练只能快点走。宇文树见我如此之快也一展身形追了上来。

  如此施法也要消耗神气横渡大洋对我来说恐怕是妄想但渡过这杭州湾到达钱塘彼岸倒也不是不可能看来宇文树就是这么过来的。平生第一次凌波微步我感觉到万分新奇又有几分害怕。这要是在句水河里当然没什么但是在这大海之中心里却不是那么有底总想快点到彼岸才是。

  我当时并不知道这凌波而行地神通道法在修行界的高人中也不是寻常法术不是人人都会。听涛山庄有“听涛”之名宇文庄主能够凌波渡海那是自有家传秘法。他见我杀了付引舆是太高看我一眼了以为我也有此之能。而我当时并不知情听见了“御大块无形”五个字就冒冒失失的跳到了海面上。一瞬间能够领悟这种难得的法术一方面是因为我不自觉的感受到宇文树地周身气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心念不疑以为是自然而然。

  跃上海面就站住了没有变成落汤鸡是走了狗屎运有点新奇有点害怕却没有想到一个天大的金元宝正砸在我的脑袋上。多年之后我回忆起这一幕心中感谢两个人:宇文树和风君子。宇文树自不必说他等于亲身给我演示了如何施法而风君子传我道法时打下的根基十分奇特几乎是独一无二的。他一直用信手拈来地口诀将精深的道法传授的如此浅显明白而且是边教边创因缘而变跟着他一路学下来无意之中我也有了能够触类旁通地慧根。只是踏海而行的我此时仍在懵懂之中。

  在海波上前行隐约感到青冥镜中传来的潮汐激应之力海面上有暗流涌动生成。回头向东望去远处波涛中有一线浪涌向西而来这浪涌不高也只有几寸水波涌起却很长得不见尽头一眼望去绵延不断。宇文树在我身边道:“今日奇事甚多十一月初一有日月齐升石帆蜃气中见龙宝塔现在连钱塘大潮也出现了。”

  “这就是钱塘潮吗?怎么──”

  宇文树:“怎么这么小是不是?还没到地方等过了盐官之后这几寸浪涌就会成为万马奔腾的潮头。通常如此大潮往往只出现在月圆前后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观潮最佳。初一见此处潮起倒是很有几分意外。……石真人如想欣赏钱塘潮那你我不妨随潮头而上。”

  他说完话浪涌已到脚下宇文树飘然跃于浪花之上随风顺潮转身向钱塘入口而去。这位庄主年纪不小了玩心居然还很重此时此刻竟要约我去弄钱塘潮。我想劝阻已然晚了他已随浪涌飘飘然而去白胡子在风中翘起一副兴致勃勃的模样。我只得跟随他顺潮流向西而去只这一会工夫宇文树已经走得远了。WwW.XiaoShuo530.com

  一阵浩荡清风吹过风中传来宇文树的声音老人家在吟咏一诗偈:“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是水浒传中大和尚鲁智深圆寂时所唱的颂偈。据书中所述那夜月白风清、水天同碧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塔下忽听得寺外雷般声响问寺僧方知乃是钱塘江潮信。回忆起师父智真长老曾嘱咐的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鲁智深当下大悟颂偈圆寂涅磐而去。

  看史记司马迁每篇之后有“太史公曰”。读聊斋蒲松龄往往添“异史氏曰”。我写神游也深受此风之遗常在正文后附言添评。

  这部小说在网上连载随著随。虽然文字草成却保留了每处下笔时的思想原貌当时所思所感地同步记述。这些文字怕只能在网上p可见了日后编订成书恐难以保留。

十三卷 听潮篇 146回 蜃景何须讶,灵山是我家(上)[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