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35章 【历史篇】抉择[2/3页]
这样一来,北京城的压力会减轻许多的。”
崇祯摇了摇头道:“朕又何曾不想呢?”
“李自成进军北京时,朕号召天下勤王,点名了边关平西伯吴三桂、山东总兵刘泽清、宁南伯左良玉等火速进京。
“吴三桂虽然听诏启程了,但是其行军速度有点耐人寻味,赶来之时,北京城危机早已解除。左良玉则是一直拖延时间,直到朕守住了北京才磨磨蹭蹭上奏了一份出兵计划。”WwW.XiaoShuo530.com
“刘泽清更直接谎称坠马受伤了,拒不奉诏!”
崇祯一一将这些王侯将相的反应说了出来,同时语气中充满了恨意,显然是恨透了这些贪生怕死之辈。
“陛下息怒。”二人见状连忙劝解道:“此次建奴和叛军势大,若是真如陛下所言,恐非朝廷所能抵抗,必须从长计议才好。”
“是啊陛下,如今当务之急是保存国家元气,待愿意奉诏勤王的各路诸侯齐聚后再行商议。”
二人虽然嘴上安慰道,心里却明了的很。
历史上,崇祯帝在位前期对于全国军队还是可以调动的。而后来随着崇祯帝对于含冤战死的忠心大将的刻薄之举,导致人心向背,中央朝廷也是威信下降。
还有乱世中崛起将领的独立性,崇祯帝在位后期实际上大部分军队已经是调动不了,这个天下至尊有名无实了。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一是败在了崇祯生性多疑、刚愎自用,不愿承担责任的性子上:
对于将领明面上重用,结果战场多以太监监军,派大臣加以节制,以为自己很聪明,多重保险,却不知这是志大才疏,忠心的将领就这样被耍的团团转而战死。
卢象升与其说是战死还不如说是被自己人害死,死后因为杨嗣昌的蒙蔽,崇祯帝一度以为卢象升是诈死或者畏罪潜逃,都没有抚恤卢象升家人,结果杨嗣昌死后朝廷才追封卢象升,抚恤其家人,但崇祯帝如此作为早已寒了其他将士的心。
第135章 【历史篇】抉择[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