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0章 郭守敬的巨大圭表  死也不离老本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70章 郭守敬的巨大圭表[2/3页]

  路,长的那条已经用来安置了量天尺,短的那条则作为能够登上观星台的小道,因此,不用说,这座由砖石结构建造而成的实心体小楼,它只可能会是坐南朝北的模式,且其建筑物底端最北侧,刚好就和短的石砖小道相接触。

  实心小楼不论是下底面还是上顶面,全部都是南北朝向的长方形。建筑物所拥有的四个侧面,都是上小下大的梯形。总结起来,这座小楼其实是一座覆斗状的建筑物。

  地面上的量天尺,直插入实心体小楼,并且让这座小楼的北侧梯形立面缺损了一部分,使得从正上方向下俯瞰,小楼的平面图类似于“凹”字,即缺口的那个地方就直接是地面上的量天尺插入的地方。

  小楼顶面,原本是一个非常空旷,只有四面安装着石头护栏,没有其他任何建筑物的小平台。但是,为了能够在平台上面放置仪器,并且保证这些仪器能够免于风吹日晒,因此,“凹”字形平台,在缺口两侧突出的地方,各自搭建了一间面阔一间、进深一间的小屋。

  小屋面向量天尺的一面,墙上各自开出了一个小窗。而小屋的门自不用说,自然位于与小窗相对的那一面墙上。两间小屋东西两侧均不开窗,屋顶也做成了最为简单的硬山卷棚顶。只不过,同样还是为了能够遮挡仪器,保证重要仪器免于风吹雨淋,因此,两间小屋所拥有的屋顶是连成一条线,将“凹”字部分缺损了的那一块也加以遮挡了的。尒説书网

  墙体缺损处,直接就是量天尺的“0”刻度线。刻度线正上方,即一左一右两侧小屋中间,沿东西方向、插入墙体,设置了一根金属横杆。

  覆盖在横杆上面的卷棚式屋顶,为了得到阳光的照射,因此只有北坡而没有南坡。这样一来,每天中午时分,太阳升到最大高度角的时候,阳光就可以从缺损了的南坡屋顶处照在横杆上,随后把它的影子投射在地面上的量天尺上。

  设置在两间小屋之间的金属横杆作为圭表的表,距离地面的高度在十米左右。而躺在地面上的量天尺,它的长度在三十米以上。这样一座足够巨大的圭表,影长变化清晰可见,相当方面进行测量。

  因此,在拥有了足够可靠的硬件设备的支持下,郭守敬以及同时期与他共同钻研天文以及历法的先人,才得以最终在《授时历》中记载:一个回归年为365.2425天,即365天5小时49分12秒,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实际时间只差了26秒钟而已。

  想要能够爬上这座实心的砖石小楼,登楼的人必须得来到十字形小路的短道上。以小楼“凹”形缺口处所在位置绘制对称轴,整座小楼位于对称轴两侧的部分,是能够沿对称轴完全重合在一起的。

  砖石小楼所拥有的楼梯,是类似于将葡萄藤缠绕在了竹竿上一般的外缠绕式。由于位于一左一右的两道楼梯沿对称轴完全重合,所以,只需要搞清楚其中的一道楼梯是怎么弄的,剩下的那一道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面朝小楼凹陷处,以位于参观者右手边的那一道楼梯为例,楼梯的起点直接就是地面上的量天尺。从小楼凹陷处登上楼梯,朝凹陷处所在的这个梯形立面的右上角攀登,游客在来到这一小段楼梯的顶端的时候,直接也就等于走到了这一立面的右侧边缘线。

  这个时候,楼梯紧贴墙面来了一个左拐,直接就让游客贴上了小楼的另外一个立面。同样的,继续以斜向上的方式向上攀登,游客在来到这一立面的边缘线的时候再一次左拐,也就等于来到了小楼四个梯形立面当中,正对着拥有凹陷处的那个立面的那一面了。

  这个时候,位于量天尺左侧的小楼梯,在经过了同样的斜向上攀登,以及一次右拐,和再次斜向上攀登之后的二次右拐之后,同样来到了这座砖石小楼的背面。两侧的楼梯沿着对称轴,在这

第70章 郭守敬的巨大圭表[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