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唐不良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百一十六章[1/3页]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然而又必须在这大殿上,给新帝李弘,太后武媚娘,左右宰相,三省六部重臣,以及十二卫大将军,及一众将军明确的答案。

  辽东之事,以高侃为行军总管,以程务挺为副。

  以娄师德和王孝杰为偏师。

  以黑齿常之和沙吒忠义去征召百济旧部。

  再以大唐皇帝诏书,令李辩等靺鞨族、契丹族将领,去辽东征召各自族人,为大唐仆从。

  无论从战略、战术,人员配置,解决方案。

  将领人选,都十分妥帖。

  朝廷上下,自武媚娘到李弘,到阎立本无不认同。

  但是相比辽东,对大唐威胁更大,也更重要的西域这里。

  统兵之人选,出了麻烦。

  固然,按苏大为的战略,征召吐蕃和吐谷浑等部做仆从,再以蜀中府兵为骨干,听上去是可行之策。

  但是细细对比辽东和西域,两边的军略。

  会发现,苏大为在辽东的布局,十分详细,十分直观,从黑齿常之这些百济本地将领。

  到李辩等辽东靺鞨族将领。

  到娄师德这种曾经有过征百济和倭国经历。

  又出身自荆扬的大将。

  既解决了大军沿路向荆扬调拨粮草的问题,又有着丰富的对辽东作战经验。

  而大总管人选,高侃。

  本身既是大唐一员老将,名将。

  又出身渤海高氏。

  也是辽东本地大族。

  再加上副手程务挺。

  其父程名振正是如今的安东都护。

  这番人员配置和兵力资源设计。

  可谓丝丝入扣。

  纵然穷尽朝廷各重臣所有的智谋,殚精竭虑,也难提出更好的方案。

  更难得的是,这个方案,不但设计精巧。

  而且极具可行性。

  但反观对西域的攻略。

  除了调蜀中府兵为骨干。

  征吐蕃和吐谷浑仆从为犄角,互为牵制。

  还有别的策略吗?

  没了。

  相比辽东的战略,这个策略实在太过简单。

  甚至是简陋。

  但是,此刻朝中无论是左相阎立本,又或者是大唐皇帝李弘。

  天后武媚娘都清楚。

  不是苏大为不想做出更完善的策略。

  而是之前关中灾情,关中府兵大损,没有任何牌面留给苏大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纵是大唐如今唯二名将的苏大为,也只能提出这一个看似可行,实则简陋的策略。

  既然简陋,就更需依赖主将的能力。

  若是能力强者,或许能顺利推行。

  若是一个能力弱者,只怕连吐蕃和吐谷浑那些仆从军都弹压不住。

  更惶论要远征怛罗斯,扫平大食人和叛乱的胡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在苏大为身上。

  心知苏大为其实是最佳的人选。

  但偏偏所有人都没开这个口。

  就连皇帝李弘都不敢出声。

  苏大为若走,朝中眼下看似平静的局面立时就被打破。

  到时谁能保证,太后与新帝这两者,不会发生激烈的政争?

  毕竟,不惜一切攥夺权力的种子,自魏晋南北朝起。

  自曹氏协天子以令诸侯。

  自司马氏篡魏立晋。

  自五胡乱华,城头变幻大王旗。

  自隋,自大唐玄武门。

  这血腥的种子,便已经种下了。

  权力斗争,便是这般赤.裸.裸的,毫无亲情可言。

  武媚娘能迫害被贬的王皇后及族人,对萧淑妃下手。

  对长孙无忌一族赶尽杀绝。

  她的底线操守到底有多少?

  这个时候,恐怕连李弘都不敢相信。

  不会以为,对方是自己母亲,就会容忍自己分享权力。

  不久前,驾崩的李治……其死因,疑窦丛丛。

  已经在李弘心中埋下一个疙瘩。

  沉默,大殿上一片沉默。

  直到,有一个声音打破了难言的沉默。

  一员大将主动站出,叉手向武媚娘及李弘行礼道:“天后,陛下,臣愿自荐为总管,统驭征西兵马。”

  说话者,一身龟背鱼鳞甲,头戴凤翅吞天盔。

  双肩乃狮子兽吞口。

  左腕护盾,右腕鱼鳞甲翼。

  腰下护裙片片折叠,随着动作,如荷摆涟漪。

  双脚铁胎,脚尖做狮型兽吞状。

  正是如今大唐邢国公,苏庆节。

  苏庆节去岁被苏大为的事连累,已经去掉实权军职。

  直到如今才调回中枢。

  在兵部下行走。

  以文职居多。

  但他此次上殿,竟穿着征战沙场的战甲。m.XiaoShuo530.Com

  可见来之前,苏庆节已经有了毛遂自荐,主动请撄的念头。

  这一次站出来,声音锵铿有力,气吞万里如虎。

  殿上群臣微微吃惊。

  发出一片低声议论。

  将军队列里,各卫大将军,及军中将领也忍不住窃窃私语。

  显然,苏庆节主动请撄,大出所有人的意料。

  甚至包括苏大为都向他看过去。

  眼中有一丝意外。

  武媚娘不动声色,先是眸光扫过太子李弘。

  再看向苏庆节。

  最后投向苏大为。

  她要确定。

  苏庆节主动站出来,究竟是苏大为的指使,还是太子的想法。

  至于苏庆节本人的想法……

  武媚娘对苏庆节过去并未太过关注。

  此人本事是有的。

  大唐如他这般本次的人不多。

  却也不少。

  苏庆节或许可为方面之将。

  但是距离统帅,还差了一层。

  武媚娘虽然不懂战阵之事,但是她懂看人。

  在她眼里,如今环顾大唐,能为一方帅才的人,只有裴行俭与苏大为。

  程名振与高侃勉强算半个。

  余者皆为将才。

  可为方面之将。

  但是不足以将兵十万,统慑大局。

  也就是说,只有像苏大为和裴行俭这样的帅才,才能主持十万人以上的大战役。

  才能推动灭国级别的战争。

  而高侃和程名振,比他们就稍逊半筹。

  但是做为都护,镇守一方,他们还是称职的。

  能稳住当地都护府的局面。

  剩下的人里,像薛仁贵、苏庆节、黑齿常之等,虽然也参加过不少战阵。

  也被称之为“名将”。

  但名将与名将不同。

  名将,也有含金量的差别。

  似苏大为与裴行俭这种,能灭敌国,能打大战役,能镇守方面,做一方统帅的帅才。

  是名将金字塔的顶级。

  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短板。

  像高侃、程名振、刘仁轨这种,除了有名将之姿,能攻坚执锐,有高明的战术素养。

  能独领一军之外。

  还有独自镇守一方的能力。

  但是缺了统慑十万人以上级数,灭国大战的能力。

  所以要次一等。

  而像薛仁贵和苏庆节这种,有极高战术素养,有独领一军的能力,有临阵破敌的威势。

  但战略眼光上还未至大成。

  镇守一方的文治上,仍有短板。

  更别提灭国级别的统帅能力。

  所以更次之。

  而这次大唐要摆平西域叛乱,抵挡入侵至碎叶水的大食军。

  算是什么级别的战役?

  此前,唐军在西域已经两次大败。

  损兵折将。

  兵员损失多达十几万人。

  叫得上名字的将领,多达数百人。

  以后预备接替薛仁贵和娄师德、阿师那道真等二代将领的第三代名将种子,战死数十人。

  更不提为了支援这十几万大军,在后方动员所消耗的数十万民夫。

  海量的粮草、财赋、以及各类资源。

  那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接连两战,这些投入,全都覆没。

  相当于大唐对西域的投资,连续两次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也就是大唐帝国家底厚。

  换当世任何一个大国,哪怕是突厥和大食、波斯。

  一次损兵超过十万。

  也绝对无力再控制西域。

  势力必然极度萎靡。

  不得不将西域这块肥肉吐出来。

  而如今大唐不但不退,还要再出兵争夺。

  若让突厥人和大食人知道,只怕会红了眼睛,骂一句唐人太富庶,这群败家的玩意。

  物质、资源、财赋和人力的损失,只是明面上看得见的。

  看不见的还有对唐军掌控西域合法性的动摇。

  各族对大唐威望的怀疑、观望。

  甚至失去对大唐的信心,或者是以为大唐已经老了,不能打仗了。

  因而催生更多的野心家和叛乱。

  这只是西域诸多复杂环境的冰山一角。

  再加上,复叛的突厥人。

  还有能灭掉波斯的大食人。

  以及,无数跟随大食人和突厥人叛乱的西域胡族。

  此次征西域之战。

  其战争的难度,敌人的强大程度。

  环境的不利程度。

  不亚于灭国之战。

  甚至更加复杂。

  需要一边平叛,粉碎强敌。

  一边还要马上建立秩序,稳定地方,增强大唐统治力量。

  这是双线,甚至多线作战。

  而且比起正面战场。

  对西域各族的征召动员。

  对平叛后地方重建秩序,将西域各胡族重新纳入大唐朝贡体系。

  种种政治手段,更加意义重大。

  环顾大唐,如今能做到这一点的。

  只有苏大为一人。

  裴行俭都差了半筹。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大唐此战以有投入的力量极其微小。

  小到只能从蜀中抽调一万府兵。

  蜀中兵本就不及关中兵精锐。

  数量又少。

  剩下能从吐蕃、吐谷浑人那里,征召多少仆从军,还是未知之数。

  叛乱的胡人加上大食人的兵马,至少是十几万人。

  这仗,怎么算,都是一场近乎绝望的,地狱级难度!

  殿上香烟袅娜。

  白气浮空。

  似种种珍禽异兽漫天飞舞。

  高高的梁柱之上,盘舞绕柱的金龙俯视着下方大唐群臣,龙眼微微发光,似在好奇这些人怎么全都沉默下来。

  不知过去多久,李弘脸庞微红,讷讷道:“邢国公……忠勇可嘉。”

  实在不知道怎么说了。

  就算李弘还稚嫩,可也知道,西域对大唐关系何等重大。

  征西之事,何等重要。

  大唐在西域,已经再输不起第三场了。

  事不过三。

  若这第三次再输。

  二十年内,大唐将无力向西半步。

  而在西域的都护府、安西四镇这些象征大唐存在的军镇,将失去来自唐境的支持,很快淹没于胡人的反扑。

  到那时,大唐不但会失去对西域通商的黄金商路,失去供养大唐财赋的丝绸之路。

  还会丧失大量疆土。

  国境线从安西四镇,从碎叶水、怛罗斯,一直

第一百一十六章[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