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卷末[2/3页]
者却没有写设定。虽然我也认为设定是个罗嗦无比的东西,我自己往往是跳过设定直接看正文,但不可否认,如果我不看第二遍还真有些分不清楚书中世界的构架。
单讲冥界吧。这个位于三界最底层的世界,生活着被称为妖灵的种群,妖灵中又分为许多的种族。繁多的种族、架空的世界也意味着的作者有很大的空间来展示其天马行空的想象,这也是我所期待的。
冥界分为七个大6,现在章节中只提到了六个大6,分别是博萨瓦大6、意图卡玛大6、哈库达大6、诺伦布里斯大6、耶塔拉苏大6、中央大6。这种拗口而别扭的名字,一向是奇幻作品中的大忌,不过所幸作者起人名倒还不错,音节简单,容易上口,阿什亚、那罗、卡非曼等等易记也好听。
分心谈点关于奇幻作品中人名的问题。我一向认为人名在一部好的作品中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至少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比如楚留香、比如李寻欢、比如温瑞安作品里面那些奇奇怪怪诸如鸡血、鸭毛一类的名字,境界更高者如金庸的人名,萧远山、萧峰的暗示,梅芳姑隐喻的“孤芳梅”等等。中国人原本对外国名姓就天生迟钝,对那些难念、音节不顺畅的名字更是直觉的厌恶,虽未做过调查,但相信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想看一部作品,结果几章看下来,被魔幻作品中那些枯燥的人名弄得分不清谁是谁,心烦意乱之下就此放弃了。而勉强看下来的人,认为该作品严谨缜密的同时,一旦涉及人名便有些目瞪口呆,人还是那个人,但叫什么名字完全记不起来。不同于好作品必须具备的思想性与可看性,一些易记并容易上口的名字是任何作者都能做到的,就我自身体会,起外国人名最好不要过四个汉字,最易记的是三个字以下并有高低音调的名字,比如那罗。
接回来吧,还是谈《诸世记》。
解读《诸世记》的关键字在楔子中,希望、追求、隐藏、幸福……。这是一个非常不明朗的故事,似乎每个人的身后都有无数的秘密,每个人都并不幸福。三个主人公都出现了,但我还是摸不到故事的主线。正文宛如人在迷雾中行走,虽然一直在动,漫天的雾却见不到消散的可能性。唯一的光明仅出现于前传中,阿什亚的身世、那罗的身世,而主人公之一的那个草药小贩竟然不知名。
阿什亚是迷团中最大的迷团。其迷团有三:一、阿什亚到底有什么能力?二、阿什亚为什么要做奴隶?三、阿什亚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到朝圣之塔去的吗?是否别有隐情?
这些迷团成为我支持此书的最大动力,虽然等待的过程是痛苦,但我的确很久没有这样期待过了。
阿什亚,这个美丽而高贵的生物来自位于第二界幽界的通灵族,拥有占卜及预言的能力,通晓三界语言,保管最古老的传说和咒语。很炫很耀眼的设定,很有些无所不知的味道,但在作者的描写中,这个浮灵却有些装腔作势。“模糊地笑了笑”,这是阿什亚最常使用的表情,我很不理解这种笑容,什么叫模
m.XiaoShuo530.Com
卷末[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